大明锦衣卫365

3. 铜闸蛟影

第一卷:闸口惊变

第一章:惊涛乍起

深秋的清晨,京杭运河古闸口被薄雾笼罩,寒意沁骨。我裹紧身上的棉袄,看着第一艘运粮船缓缓驶入闸道。这是每日的例行公事,却不知为何,今日的氛围格外压抑。

船夫们吆喝着号子,声音在寂静的河面上回荡。突然,平静的水面毫无征兆地翻涌起来,如同烧开的沸水。我瞪大了眼睛,看着直径十米的黑色“水龙卷”凭空出现,那场景诡异得让人毛骨悚然。运粮船在这恐怖的力量面前,脆弱得如同纸片,瞬间被撕碎,木片纷飞,惨叫声此起彼伏。

幸存的船夫们抓着浮木拼命游向岸边,他们浑身湿透,脸色苍白如纸,身体止不住地颤抖。其中一个年轻的船夫上岸后,瘫坐在地上,眼神中满是恐惧和绝望,“水下有……有青铜巨影在游动,鳞片泛着幽光,那东西……那东西不是凡物!”他的声音颤抖得厉害,话语断断续续,却在众人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古闸口一片哗然,众人议论纷纷,恐惧的情绪在人群中迅速蔓延。我望着那依旧翻涌的水面,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好奇和不安。作为这古闸口的管理员,我在这儿待了大半辈子,却从未见过如此诡异的景象。

当天夜里,我躺在床上辗转难眠,白天的场景不断在脑海中回放。好奇心最终战胜了恐惧,我决定去一探究竟。我提着油灯,沿着河岸小心翼翼地走着。月光洒在河面上,泛着清冷的光,四周寂静得只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和偶尔传来的虫鸣声。

走到白天出事的地方,我停下脚步,将油灯高高举起。水面已经恢复了平静,但我总觉得有一双眼睛在暗处盯着我。突然,水面又开始轻微晃动,我屏住呼吸,紧紧盯着水面。一个巨大的影子在水下缓缓移动,青铜色的鳞片在油灯的映照下,果然泛着幽幽的光。

我吓得后退几步,差点摔倒。那影子越来越近,我看清了它的模样,那是一条巨大无比的怪鱼,身形似龙,却有着鱼的鳞片和尾巴,身上还缠绕着一些古老的青铜纹路,仿佛是从远古时期穿越而来的怪物。

怪鱼猛地跃出水面,巨大的身躯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带起大片水花。我转身拼命奔跑,身后传来巨大的水声和怪物的嘶吼声。我不知道自己跑了多久,直到再也跑不动,才停下来喘气。我回头望去,那怪物已经不见了踪影。

回到家中,我将所见所闻告诉了村里的老人。老人听后,脸色大变,“那是守护运河的河神,怕是被触怒了。”老人说起了一个古老的传说,据说在很久以前,为了镇压运河中的邪祟,人们铸造了一条青铜鱼形神兽沉入河底,它守护着运河的安宁,一旦有人冒犯,便会降下灾祸。

从那以后,古闸口再也没人敢轻易靠近出事的那段河道。而那神秘的青铜巨影,也成了运河边人们口中代代相传的恐怖传说,每当夜深人静,仿佛还能听到那怪物在水中游动的声音,诉说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深秋的风裹挟着寒气掠过京杭运河,掀起阵阵涟漪。顾淮站在船头,眉头紧锁地盯着手中的潮汐表。作为国内顶尖的水利专家,他从业二十余年,从未遇到过如此诡异的状况——三天前,这里发生了一起离奇的船只损毁事件,幸存者描述的青铜巨影、突然出现的水龙卷,都与他掌握的科学知识相悖。

"顾教授,声呐探测有发现!"助手小王的声音从船舱传来。顾淮快步走下甲板,盯着显示屏上的图像。在闸底三十米深处,一个巨大的阴影轮廓逐渐显现,那形状,分明是一艘古代战船!更诡异的是,周围水流数据显示,此处根本不存在能形成水龙卷的暗流。

就在这时,一艘快艇破开薄雾驶来,船头站着一位年轻女子,怀里抱着一个木盒。"顾教授,我是文物局派来的苏璃。"女子递上工作证,眼神清澈而坚定,"我在岸边发现了这个。"

木盒里躺着半枚锈迹斑斑的腰牌,正面刻着"工部"二字,背面"水衡监造"四个小字虽已模糊,但仍能辨认。苏璃解释说,水衡监是明代专门负责皇家水利工程的机构,而这种腰牌,只有参与重大工程的核心人员才能持有。

顾淮若有所思地摩挲着腰牌,突然想起什么,转头问随行的地方干部:"附近有没有熟悉运河历史的老人?"

在干部的带领下,众人来到一座临河的老房子前。推开门,一股陈年烟草味扑面而来。八十多岁的李长顺坐在藤椅上,看到众人手中的腰牌,原本浑浊的眼睛突然瞪大,手中的烟斗"啪嗒"掉在地上摔得粉碎。

"水衡监......"老人声音沙哑,像是从喉咙深处挤出来的,"五十年前,我爷爷临终前说过,千万不要靠近闸口那段河道。"

原来,李长顺的家族世代守护着一个秘密。清末民初,当地曾发生过一次大规模河道清淤工程。施工时,工人们在闸底发现了一艘保存完好的明代战船,船上堆满了刻着神秘符号的青铜器物。就在准备打捞时,河道突然掀起巨浪,数十名工人葬身河底。侥幸逃生的人说,他们看到战船周围游动着巨大的青铜鱼,鳞片泛着幽光。

小主,

从那以后,这段河道就成了禁地。李家祖辈立下规矩,世代守护这个秘密,防止有人贸然打捞,惊动水下的"守护者"。

顾淮听得脊背发凉,但作为科学家,他更相信科学解释。他决定组织一支专业潜水队,下潜探查。苏璃主动请缨,作为文物专家参与。

潜水装备准备就绪,顾淮和苏璃穿上专业设备,缓缓潜入水中。水下异常安静,只有呼吸器的气泡声。随着深度增加,寒意刺骨,顾淮看了眼深度计——28米,接近声呐探测到的位置。

突然,一束冷光从前方掠过。顾淮心头一紧,示意苏璃停下。借着潜水灯的光线,他们看到了毕生难忘的一幕:一艘巨大的明代战船静静躺在河底,船身布满青苔,但依然完好无损。船头雕刻着狰狞的龙头,船舷两侧各有三条青铜巨鱼,鳞片栩栩如生,在灯光下泛着幽蓝的光。

更令人震惊的是,战船甲板上整齐排列着数百个青铜容器,每个容器上都刻着复杂的铭文。苏璃凑近查看,突然抓住顾淮的胳膊,在水中急促地比划着。顾淮定睛一看,那些铭文记载的,竟是关于古代水利工程的绝密资料!

就在这时,周围的水流突然变得湍急。青铜巨鱼的眼睛闪烁起红光,原本静止的鱼身开始缓缓游动。顾淮意识到情况不妙,拉着苏璃转身向上游去。但已经来不及了,一股强大的吸力从背后传来,将两人向战船方向拽去。

千钧一发之际,水面突然传来"突突"的马达声。李长顺驾驶着一艘小船出现在上方,抛下两根绳索。顾淮和苏璃拼命抓住绳索,在青铜巨鱼即将追上的瞬间,被拉上了船。

回到岸上,李长顺面色凝重:"我爷爷说过,这些青铜鱼是明代工匠用秘法铸造的'水牢守卫',守护着战船里的'天机'。一旦有人靠近,就会触发机关。"

顾淮陷入沉思。作为水利专家,他深知古代水利工程蕴含着惊人的智慧,许多技术甚至超越了现代认知。这艘明代战船里的资料,或许记载着解开运河千年之谜的关键。但水下的青铜守卫,显然不会轻易让人染指这些秘密。

苏璃提议联系考古、水利等多领域专家组成联合调查组,制定科学的发掘方案。顾淮表示赞同,但他心里明白,这将是一场与未知力量的博弈。古老的运河下,究竟还埋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而他们,又能否在科学探索与古老禁忌之间找到平衡?

夜幕降临,运河恢复了平静。顾淮站在岸边,望着漆黑的水面,手中的腰牌隐隐发烫。他知道,这或许是他职业生涯中最具挑战,也最有意义的一次探索。而真相,也许就藏在那艘沉睡了数百年的战船里,等待着被世人揭开。

远处,李长顺的身影在月光下若隐若现。老人望着河道,喃喃自语:"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第二章:青铜迷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