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些良好的数据,团队成员们都兴奋不已。他们围在小金身边,看着屏幕上的数据和图表,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太棒了!照这个数据来看,我们的发动机一旦制作出来,肯定能让导弹艇的机动性得到质的飞跃。” 一个成员激动地说道。
“是啊,不过我们还不能掉以轻心,模拟测试毕竟只是模拟,还需要通过实际制作和测试来进一步验证。” 叶宇轩提醒大家道。虽然他也为模拟测试的结果感到高兴,但他深知,在科学研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必须要严谨对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团队成员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他们知道,接下来的实际制作过程才是真正的挑战,只有通过实际制作和测试,才能真正证明他们的设计是否成功。但此刻,模拟测试的良好结果给了他们极大的信心,让他们更加坚定了完成任务的决心。
实际制作,打造发动机样品
有了计算机模拟的良好结果作为支撑,叶宇轩迫不及待地决定开始制作发动机样品。他深知,只有通过实际制作,才能真正检验设计的可行性,发现潜在的问题。于是,他迅速组织团队成员,与工人师傅们一起,投入到了紧张的发动机制作工作中。
在实验室的一角,摆放着各种先进的加工设备和工具,这些都是他们打造发动机样品的有力武器。工人师傅们熟练地操作着设备,将一块块金属材料加工成发动机所需的零部件。他们的眼神专注而坚定,手中的工具在金属材料上精准地切割、打磨、钻孔,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和技巧。
叶宇轩在一旁密切地监督指导着,他不时地走上前去,仔细检查零部件的加工质量,与工人师傅们交流着技术细节。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工作的严谨和对品质的追求,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发动机性能的细节。
“师傅,这个零件的尺寸精度还需要再提高一些,哪怕是零点几毫米的误差,都可能会对发动机的整体性能产生影响。” 叶宇轩指着一个正在加工的零件说道。
工人师傅点了点头,认真地回答道:“好的,叶工,我们一定会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加工,保证零件的质量。” 说完,他又专注地投入到了工作中。
在制作过程中,他们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比如,一些零部件的加工工艺非常复杂,需要采用特殊的加工方法和设备;一些材料的性能要求很高,很难找到合适的替代品。但团队成员们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他们积极地寻找解决方案,通过查阅资料、请教专家、反复试验,最终都一一克服了这些难题。
经过工人师傅们连续加班的努力,发动机的各个零部件终于陆续加工完成。接下来,就是最为关键的组装环节。团队成员们小心翼翼地将一个个零部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组装,每一个步骤都严格遵循操作规程,确保组装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在组装过程中,叶宇轩亲自参与其中,他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并解决了一些潜在的问题。比如,在安装曲轴时,他发现曲轴的安装位置稍有偏差,这可能会导致发动机在运转时出现不平衡的情况。于是,他立即组织大家进行调整,确保曲轴安装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