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他很明智地决定,继续在这场更高层面的博弈中,扮演好一个审时度势的墙头草角色。
再说回洪荒世界之中,赵公明此刻正全神贯注地投入到一项浩大的工程中——研习洪荒万族的启蒙功法。
无论是人族、巫族,还是飞禽走兽、鱼龙虾蟹,乃至于是花草树木、顽石白骨,只要是有记载的种族基础修炼法门,他都要一一学习、研究。
虽然以他如今的实力和境界,同时学习领悟成千上万种不同的功法,并不会感到精神上的困难。
但是,真正令他头疼的问题在于,这些流传于各个弱小种族间的功法,其修炼理念、运行方式,与他自身的认知水平、身体构造以及所掌握的高深法则,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
许多功法在他看来,简直是错漏百出,逻辑混乱,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原始和怪异。
然而,即便如此,他也必须耐着性子去修炼和体会,因为对于那些弱小种族而言,这些粗陋的法门,或许就是他们唯一能够接触到的、踏上修行之路的途径。
这或许也正是洪荒之中,无数小种族想要崛起所面临的巨大困境之一吧。
更麻烦的是,许多功法的修炼前提,是基于与赵公明截然不同的身体结构。
有些种族,他尚且可以通过高深的变化之术模拟其形态,从而模仿它们的修炼方式。
但是对于另一些种族,例如那些天生地养的顽石,要让赵公明去模仿它们那种纯粹依靠本体进行能量积累和转化的修炼方式,那可就真是难上加难了。
甚至于有些奇特的生命形态,根本就没有常规意义上可以用来修炼、储存能量的丹田或经脉之类的器官,它们储存能量的方式,就是简单粗暴地将其弥散、容纳在自身躯体的每一个角落。
赵公明曾在一座荒岛上,对着一块普通的石头研究了足足两个多月,才总算是大致搞懂了那本名为《从顽石到金仙》的奇特功法上所记载的内容。
他总算弄明白了书中提及的所谓“石经”、“石纹”之类的术语,究竟对应着石头内部的哪些结构和能量流转方式。
总而言之,这一次为了编写普适性功法而进行的广泛研究,让赵公明在各个方面都获益匪浅,尤其是在变化之术和对生命形态的理解上,更是有了长足的进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如今的赵公明,俨然已经成为了整个洪荒世界中,屈指可数的解剖学大师。
不论是什么生物,死的还是活的,能动的还是不能动的。
只要你将样本拿到赵公明面前,他几乎都能给你精准地解剖开来,细致地分析其内部结构和能量运行模式。
当然,也有例外,除非是遇到了某些连赵公明自己也无法撼动的存在,比如先天至宝的核心本源之类,那对于这些超越常规理解的事物,他也是束手无策的,甚至他觉得,就算是师父叶晓亲临,恐怕也拿这些东西没办法。
正是因为赵公明对所有已知种族的基础功法,基本上都做到了融会贯通,并且还亲自尝试修炼了一遍。
所以,他对“修炼基础”这个概念,开始形成了一套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思路。
从他个人的分析来看,如果想要创造出一套能让洪荒所有生灵都能修炼的功法,那么这套功法必须满足一个关键的前提,那就是:必须基于一个所有种族都共同拥有的、能够用来储存和运转能量的生理结构或器官。
然而,不幸的是,根据赵公明实际解剖研究得到的大量数据表明,这样的通用器官,在洪荒万灵之中,并不存在。
因此,他最初设想的,基于某种通用器官来构建功法的思路,自然也就宣告破产了。
不过,赵公明很快又萌生了另外一个想法。
他的新思路是,修炼未必一定要完全依赖于身体内部的某个特定器官,或许可以将修炼产生的能量,或者说所有转化来的元气,都集中到身体的某一个相对固定的“点”上。
比如可以集中在手掌、或者类似丹田的位置。
但关键在于,这个“点”不能是某些种族有、而另一些种族没有的特定部位。
他仔细估量了一下,觉得或许可以借鉴人教圣人太上老君所擅长的“外丹”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