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折 瓮城玄机
景耀十八年仲夏,洛阳瓮城的青石板烫得能烙饼。姜维蹲在护城河残堤边,指尖摩挲着青苔覆盖的石缝——那些呈鱼骨状排列的缝隙,正是曹魏当年修建的引水暗渠。
“将军,司马昭在城西南角增筑马面。”蒋斌展开新绘舆图,眉头拧成川字,“每座马面间距三百步,恰是床弩射程。”
阿莱娜的银链突然绷紧,末端铜铃坠入水中。她俯身捞起半截生锈的铁环:“这是曹魏水军用的锚链残件,暗渠恐怕直通洛水。”她将铁环抛向空中,阳光穿透环孔,在地面投下菱形光斑——与姜维手中的《八阵图》残页纹路竟完全重合。
七日后,蜀军征调千名水工。他们将洛阳铲改造成带倒钩的探杆,顺着暗渠摸索前行。当第三根探杆带出腐木碎屑时,赵夯突然高喊:“有朽木!底下是沉船!”
暗渠深处,朽烂的战船残骸堆积如山。姜维点亮火把,照见船板上斑驳的“魏”字烙印:“当年曹操征乌桓,在此囤积战船。传令工匠,将朽木锯成三寸方板。”他转向孟炎族长,“战象驮的不是粮草,是浸油麻布。”
八月十五,魏军哨兵发现护城河飘来无数木板。司马望亲自登城查看,却见木板表面涂着桐油,缝隙间塞满硫磺。未等下令拦截,蜀军楼船上的“万钧神弩”突然齐射——箭簇裹着浸油麻布,落地即燃。火借风势,顺着暗渠直扑魏军粮仓。
“这是火攻?不,是水攻!”司马望望着燃烧的护城河惊恐高呼。蜀军趁机推出改良的“浮桥冲车”——车轮裹着羊皮气囊,遇水自动充气。当冲车撞开瓮城门时,孟炎族长的战象队踏着特制木排破浪而来,象牙捆着的不是利刃,而是装满石灰的陶罐。
第二折 街巷火网
洛阳城破当夜,朱雀大街的青石板下传来闷响。姜维跃上钟楼,望见街面裂开蛛网般的缝隙——那是他命人提前埋设的“地火匣”。
“按《考工记》规制,街巷每隔五十步有排水井。”姜维展开图纸,烛火映亮他眼角的皱纹,“在井壁凿洞,塞入混着碎瓷的火药包。”他转向夏侯霸,“让老卒们带着‘火折子’,见魏军集结就扔。”
次日黎明,魏军试图巷战反击。当先锋军踏入铜驼巷,一名老卒突然将火折子抛入井中。地底瞬间炸开闷雷,碎石混着碎瓷如霰弹激射,魏军铁甲在瓷片冲击下千疮百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