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诈降计成复汉心

邓艾的目光骤然锐利,却在看到姜维掌心的老茧时缓和下来——那是常年握弩留下的痕迹,与普通武将的剑茧不同。“也罢,”他扔回诏书,“你暂领征西将军,驻守沓中。但须送长子入洛阳为质。”

第三折 羌笛无声战马嘶

沓中营地的篝火在风中摇曳,姜维盯着面前的木人靶,手中连弩“咔嗒”空响——弩机早已被魏军拆走,只剩空壳。阿莱娜默默递上一碗马奶酒,酒碗边缘刻着羌族的“鹰翔”纹。

“他们拿走了所有连弩零件。”她的声音很低,“但羌人已经学会了用藤条制作扳机,比青铜弩机更快。”

姜维点头,目光落在远处的羌族少年身上:“告诉部落,把连弩藏在牦牛鞍下,弩箭涂成牧草颜色。”他忽然握住阿莱娜的手,“邓艾要我送长子为质,可我……”

“我去。”阿莱娜打断他,“我扮作你的养子,羌族的‘鹰眸’图腾能骗过魏军。”她取下银饰,露出耳后淡青色的鹰纹,“况且,洛阳城中有我们的暗桩,当年丞相埋下的‘锦帆营’。”

帐外突然传来马蹄声,廖化的亲兵浑身是血地闯入:“大将军,魏军正在拆除阴平道的弩台!”

姜维猛然站起,七星剑的剑鞘还在腰间空悬:“走!”刚到帐外,却见蒋斌的快马冲破夜色,手中高举的不是令旗,而是沾满血的蜀锦——宗预大人遇害了。

“黄皓的死士在江油关埋伏。”蒋斌递上半块染血的玉佩,“宗大人临终前说,丞相的兵书在定军山武侯祠,有地道直通洛阳。”

姜维接过玉佩,发现背面刻着“兴复”二字——那是诸葛亮的私印。他忽然望向北方,眼中闪过决然:“传令下去,明日送‘长子’入洛阳。阿莱娜,你记住,见到‘锦帆营’的人,就说‘木牛流马,归于桑梓’。”

第四折 洛阳城阙起烽烟

洛阳的暮春,牡丹开得正好。阿莱娜戴着青铜面具,牵着驮运“贡品”的牦牛队穿过城门。牛鞍下的连弩部件随着步伐轻响,与城中的叫卖声混在一起。

小主,

“站住!”城门校尉盯着她的羌绣服饰,“邓将军有令,西羌使团需查验。”

阿莱娜掀开马车帘子,露出车内的“质子”——其实是羌族少年首领,戴着与姜维相似的银冠。校尉刚要上前,忽然听见街角传来骚动,几个书生模样的人举着“汉丞相显灵”的木牌奔跑,腰间玉佩正是“锦帆营”的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