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长安烽火照丹心

司马炎松了口气,转头对身旁的将领说:“传令下去,让邓艾将军从侧翼包抄,与城内守军夹击蜀军。”他握紧拳头,眼中闪过一丝狠厉,“这次,定要将姜维一举歼灭!”

与此同时,蜀军大营内,姜维正在部署作战计划。阿莱娜递上最新情报:“大将军,邓艾回援,魏军兵力大增。我们是否要暂缓进攻?”姜维摇摇头:“机不可失!邓艾虽强,但长途跋涉,将士疲惫。我们只要抓住机会,定能破敌!”

他展开舆图,指着长安东北的渭水支流:“邓艾若要包抄,必然会经过这里。你带一万西羌骑兵,埋伏在河边的芦苇丛中。等魏军渡河时,发起突袭。”他又对句扶说:“你率五千飞军,绕道长安西门,虚张声势,吸引城内守军。”

次日清晨,邓艾的大军抵达渭水。他望着对岸的蜀军营地,心中疑惑:“姜维为何如此安静?难道有埋伏?”但皇命在身,他不得不尽快渡河。就在魏军开始渡河时,突然传来一阵喊杀声。阿莱娜率领的西羌骑兵如猛虎下山,从芦苇丛中杀出。

“放箭!”邓艾大喊。魏军的箭矢如雨点般射向羌军,但西羌骑兵骁勇善战,他们一边躲避箭矢,一边挥舞弯刀砍杀魏军。渭水河畔顿时杀声震天,鲜血染红了河水。

与此同时,句扶率领的飞军抵达长安西门。他们擂响战鼓,大声呐喊,制造出大军攻城的假象。长安城内,守军果然中计,纷纷涌向西门。司马炎得知后,大惊失色:“不好!中了姜维的调虎离山之计!”

小主,

姜维抓住机会,亲自率领主力部队发起总攻。蜀军的连弩、投石机一齐发力,箭雨和石弹如狂风暴雨般砸向魏军阵营。魏军顿时大乱,邓艾虽奋力抵抗,但已回天乏术。

混战中,姜维再次与邓艾相遇。“邓将军,今日便是你的末日!”姜维的七星剑直指邓艾咽喉。邓艾却长叹一声:“姜伯约,我输得心服口服。但魏国势大,蜀汉终究难以抗衡。”

姜维冷笑:“天下事,未可知!只要汉魂不灭,蜀汉便有复兴之日!”话音未落,七星剑寒光一闪,邓艾举剑格挡。两人激战数十回合,邓艾渐渐不支。就在此时,一支冷箭突然射来,姜维眼疾手快,挥剑将箭矢挡下。

原来,是司马炎派来的援军赶到。姜维知道,此时再战下去,蜀军必败。他下令鸣金收兵,率军撤回营地。这一战,蜀军虽未攻下长安,但重创了魏军,还斩杀了邓艾麾下多名将领。

战后,姜维在营地内召开军事会议。众将纷纷建议乘胜追击,但姜维却摇头:“我们虽胜,但伤亡惨重,且粮草不足。如今应先巩固防线,等待时机。”他望向长安方向,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司马炎,我们的较量,还远未结束!”

第五折 祁山回首叹英雄

景耀七年六月,祁山。

姜维站在山顶,望着远处的陈仓和长安,心中感慨万千。这几个月来,蜀军与魏军在关中地区反复争夺,虽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始终未能突破魏军防线。而南中局势日益危急,马岱的军队节节败退,牂牁、越巂等郡相继失守。

“大将军,司马炎派使者前来议和。”阿莱娜递上一封信函,“条件是蜀汉割让南中三郡,向魏国称臣。”姜维接过信函,冷笑一声,将其投入火中:“我生为汉臣,死为汉鬼,岂会向逆贼称臣?就算战至最后一人,也要守护蜀汉的尊严!”

然而,现实的困境却让他不得不做出妥协。蜀军粮草告急,士兵疲惫不堪,而魏军却不断增兵。经过深思熟虑,姜维决定暂时撤军,回师南中平定叛乱。

撤军途中,姜维路过定军山。这里是诸葛亮的长眠之地,他下马拜祭,心中悲痛不已。“丞相,伯约无能,未能实现您兴复汉室的遗愿。”他望着诸葛亮的陵墓,泪水模糊了视线,“但伯约发誓,只要一息尚存,就不会放弃!”

回到成都后,姜维立刻整顿兵马,准备南征。他深知,南中若失,蜀汉将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临行前,后主刘禅亲自为他送行:“姜将军,南中之事就拜托你了。”姜维跪拜在地:“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平定叛乱,守护蜀汉!”

大军出发那日,成都百姓纷纷前来送行。他们捧着干粮和草鞋,眼中满是不舍和期待。姜维骑在马上,望着这些淳朴的百姓,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自己肩负的不仅是兴复汉室的重任,更是千万百姓的希望。

祁山的烽火渐渐熄灭,但姜维的传奇仍在继续。他以一己之力,扛起了蜀汉的半边天,用忠诚和热血,书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尽管前路漫漫,困难重重,但他从未放弃。因为他坚信,只要汉魂不灭,蜀汉就有复兴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