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关内,议事厅的气氛凝重如铁。霍弋展开最新的密报,面色严峻:"邓忠所部携带新型攻城器械'霹雳车',射程远超投石机,威力巨大。"木尔丹猛地灌下一碗烈酒,粗声说道:"鲜卑骑兵已过居延海,三日后就能兵临玉门关。"
姜维静静地望着墙上的"汉羌同心"盟誓碑,陷入沉思。片刻后,他的脑海中浮现出诸葛亮所着的《八阵图》,心中有了计策。"霍弋,你带三千人守玉门关,用床弩封锁城门,务必死守。木尔丹,率羌人在北山设伏,专断敌军粮草。"姜维指向舆图上的鸣沙山,目光坚定,"我亲率两千精锐,在月牙泉设伏。邓艾擅长山地作战,这次,我要让他尝尝被瓮中捉鳖的滋味。"
决战当日,烈日高悬,炙烤着大地。邓忠望着月牙泉旁飘扬的汉军旗帜,狂妄地大笑道:"姜维,你竟在这绝地布防,真是自寻死路!"他挥动令旗,魏军的霹雳车开始发射。巨大的石块如雨点般落下,却都被汉军提前挖掘的壕沟和堆砌的沙墙巧妙化解。
就在邓忠纳闷之际,突然杀声四起。汉军从沙丘后如潮水般杀出,改良后的诸葛连弩一次齐射,强劲的弩箭竟射穿了霹雳车的牛皮护盾。与此同时,木尔丹率领的羌人骑兵从后方突袭,他们骑着矫捷的战马,手持弯刀,迅速点燃了魏军的粮草营地。大火熊熊燃烧,浓烟滚滚升起。
邓忠见势不妙,正要下令撤退,却惊恐地发现退路已被姜维亲自率领的精锐部队截断。汉军将士们士气高昂,在姜维的带领下,向魏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击。战场上喊杀声震天,刀光剑影闪烁,一场惨烈的厮杀就此展开。
第五折 忠义丹心照汗青
月牙泉一战,魏军死伤惨重,尸横遍野。邓忠仅率少数残部,狼狈地逃回长安。鲜卑慕容垂听闻魏军大败的消息,担心遭到汉军与羌人的联合打击,也慌忙率军撤退。敦煌城头,汉军重新升起了鲜艳的"汉"字大旗,迎风招展。百姓们箪食壶浆,夹道欢迎汉军,欢呼声、庆祝声此起彼伏。
战后,姜维在敦煌设立军市,鼓励汉人与西域各族通商往来。他从中原请来能工巧匠,传授当地人烧制陶器、冶炼铁器的技术,促进了西域的经济发展。更在密窟旧址建立书院,将收集整理的西域舆图、典籍妥善保存,供学子们研读学习,传播文化知识。
这一天,阿莱娜带着维兴来到敦煌。昔日的少年如今已能独当一面,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将领。维兴兴奋地向姜维展示新改良的弩车:"父亲,这种弩车经过改进,可同时发射十支火箭,射程比之前远了一倍!"姜维欣慰地拍着儿子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好,守护西域,不仅要靠强大的武力,更要靠收服人心。只有让百姓安居乐业,我们的守护才有意义。"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敦煌城上,为这座历经战火的城市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芒。姜维缓缓抚摸着城墙上的弹痕,那些痕迹记录着无数的战火与厮杀。他的思绪不禁飘远,想起了诸葛亮的谆谆教诲,想起了先帝的殷切嘱托,眼眶不禁湿润了。
远处传来悠扬的胡笳声,那是百姓们在庆祝和平的到来。姜维握紧腰间的亮银枪,心中默默发誓:只要我姜维还在,就绝不让西域的百姓再受战火之苦。只要汉魂不灭,忠义长存,这片土地就永远有守护的力量,永远闪耀着希望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