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的士兵已经推来一个和城门洞同形的一块巨大钢铁,待二人抽身,后方的支柱士兵往前奋力一推,这块稳重的巨型钢铁在滚木滑动中卡在了城门洞里。
士兵们顿时发出一阵欢呼。
“胆大心细,兵不厌诈,干得不错!”
皇帝满是欣赏,杨山这一出,成功化解了城门被破的危机。
二人却来不及回他,因为长盛赶来了。
“陛下,没事吧?”
“没事,走,上城墙!”
众人一直在出力,这几张高的城墙,顺着墙梯上去的时候,大家都在喘气。
皇帝站在城楼上,看到那安静的一群黑影,眯眼开口。
“天风卫?”
“陛下,很厉害?”
“人多势众,修为不高!”
皇帝很简短的回答了长盛。
杨山爬上箭垛,对着外面大喊:“天武的儿郎们,你们的贤王殿下造反,勾结外敌天风,攻打皇城!你们
可知这是何等罪孽?你们想家人为你们蒙羞吗?你们想女眷被打入官楼吗?放心,只要你们继续下去,你们的这个梦想很快就会实现!到时候你们五马分尸,家人受尽凌辱,这结果实在太完美了。”
“怎么样,现在,可认清你们贤王殿下的嘴脸了?”
“待城外四营大军入城,你们就没机会完成这个梦想了,你们要加把劲啊,大爷在这城头等着你们。”
可谁知,杨山的这反向激将,根本没人理他。
长盛眼睛一眯,看来都是死战之士,这贤王还真是有一手。
“李成业,你不会认为,我敢封锁外城,会没准备应对四营兵马吧?你要真如此想,那我可放心了。”
贤王张狂回话,皇帝不出声,一时间也没人理他。
“天风出兵在陆地攻打北原,在望水城外停留,此计恐怕是用来吸引朝堂注意力。天风军队要大批入境,只有海路可走,对了,贤王倒是有这个能耐蒙骗水军将士,此时外城恐怕还有大股的天风大军,说不定,穿的还是我天武被装。”
“陛下,天风远不是贤王可以掌控,大概是什么条件,贤王才会如此处心积虑?”
不怪长盛好奇,实在是没道理,贤王要江山,可要是引入天风,就怕请神容易送神难。
“不管他,只要卫军进发,围城之危指日可解。”
这?三人你看我我看你,陛下对卫军也太自信了。
似乎是为了回应皇帝的自信,贤王的声音又慢慢响起。
“哦,忘了告诉你,城东卫军,已经被本王控制住了,你要是等他们来援,这个梦想也能很快实现。”
这句话没有动摇军心,反而是皇帝的脸沉了下来。
“罢了,先就如此吧,内城储备极多,守些时日不成问题,让后备的人顶上,我们先用膳。”
卫军在内城有自己单独的伙食供应,大家都在沉默的吃着饭。
饭后小憩,长盛看了看皇帝和太子,二人彼此间交谈许多,父慈子孝,在这危难关头上演。
“父皇,我知道一支奇兵可破围城之困!”
“哦?四营大军被牵制住,最近的驻军在凤阳郡,十万驻军,路途长远,你说说,还有何奇兵?”
太子脸色尴尬,我总不能说是为了用来推您让位的吴家暗卫吧?
“陛下,我知道,吴家之前本来是要和贤王合作,可不知为何两家翻脸,但吴家的暗卫已经出动,算算时日,这些天应该到了镇江了。”
长盛不得不扛下这个黑锅,那李承泽眼疾又犯了。
皇帝看了看李承泽又看了看长盛。
“哼,我好歹是筑基修行者,你在我眼皮子底下耍小动作,瞒得过我?”
情急之下忘了这一着,太子尬住。
“算了,只要度过此次危机,皇位是你的了,你做的什么事,我也懒得追究。”
“父皇,只是此事还需要一位修行出类拔萃的人,出去通知他们,吴家暗卫战力非凡,堪比卫军,只要他们来救,围城之困自解。”
此事心里猛翻白眼,这两父子对自己的势力都很有信心的样子,别忘了,是你们被围呢!
“我去!”
长盛果断应了,这里,没有比自己把握更大的人,很快就准备妥当一应诏书令牌和兵符。
要召集这三万士卒,太简单了,只是要些时间。
他来到北城门外的码头,拿出自己顺道买来的烟花,摆好位置,点燃。
几声炸响,四朵紧凑的烟花和一朵偏离向西的烟花在高空炸开,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燃放。
很快,码头各处开始热闹起来,外城的北市、西市也开始闹腾,青龙江对岸的横斗观山林里亮起火把。
嘈杂一炷香的时间,码头猛地一静。
一将只身靠近长盛:“吴敌,拜见韩前辈!”
“吴玉对你说过我?”
“当日在镇西城撤退,我见过老祖宗和前辈。”
“额,不打不相识。这次你吴家崛起的机会来了,皇帝被围在内城,你们只需要先去东营支援卫军,然后两军合拢攻城,这泼天之功绩,就在眼前,日后天武之势,不过三代,便是吴家说了算,各处损伤,你自己好好把握,走吧。”
远处沉默无声的士卒,全是黑甲大部分还在船上。
“人马可集中完全?”
“集合完毕了。”
长盛点点头,太子藏兵天行山后,横斗观应该是一直在沿江备着船只,加上太子深夜进宫,城外的人早有准备,才会如此迅速。
云岭金铁冶炼,独步天武,吴家直系人马的精锐,防护比卫军还优。
大军开动,只带兵器和一顿干粮。
“军中修行者几何?”
“回前辈,只有三人,都是筑基期,加上我和副将,五人而已。”
“哦?遇到天风卫,可敢一战?”
“天风卫不过极少数感气修行者而已,人数远不及我吴家暗卫,若是碰见,定让他们有来无回。”
“不要大意,你们这次面对的人,很有可能就是天风卫。”
吴敌自信一笑,并未多做反驳。
码头上官船最多,有军力镇压,码头的闲杂人等一律被装进船里,以防走漏风声,三万人足足装了五十六艘。
沿江顺水,不过是两炷香功夫。
远处的卫军大营灯火透亮,正门外一里半,有一只军队在和他们对峙,就地布了防御阵型,卡在卫军大营和皇城之间,看人数,比三万卫军多得多。
长盛带着吴敌在军营外转了一圈,这才回到卫军大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