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快步跑来,一窝蜂地涌进去,齐刷刷地跪在床前。

“来,都过来。”彭连英温和地把他们招呼过来,仔细端详舆图。

叶兰舟一一解释各种标记是什么意思,比例尺是多大的,这座山有多高,那条河有多宽。

彭连英认真地听着,听完之后闭着眼睛养神思索。

许久,他才睁开眼睛,虚弱地道:“若我是南楚统帅,我会重点防守此三处要塞,这里、这里,以及此处,连成一线,互相呼应,进可攻退可守。

兰舟,你看这里,这条河河面宽,落差小,这个季节又大多是顺风顺水,很适合行船。不论是运送粮草,还是增派兵力,走水路都是个好选择。

而我东黎境内少有大河,水运货物行,水上作战不行。倘若南楚采取水战,咱们很难抵挡。再者,此处山多林密,适合伏击,需要加强戒备。”

彭连英不愧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思虑周全,安排妥当,将穆清淮的几点欠缺一一弥补。

叶兰舟一一记下:“我记住了,立即写信给穆清淮,让他多加注意。”

彭连英劳神费力,闭着眼睛喘了好一会儿才缓过劲来,笑道:“想不到我行将就木,竟还能为战事出力,哈哈!”

“廉颇虽老,犹有余勇。王爷,您为东黎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东黎百姓会记住您的,您定能名垂青史,受万世敬仰。”

古来名将,大多不是战死沙场,而是死于功高震主,为君主所猜忌,譬如卫国公穆忠。

而像彭连英这样,能保一世忠名,封妻荫子,寿终正寝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