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则的话,蜀地门阀豪强被杀的只剩十之一二的消息传回关陇,是肯定会引起不必要的恐慌的。
这点来说,用还乡军来做不是不可以,可手法还是粗糙了一些,政治嘛,总得找个台阶下。
而今日便是皇帝陛下召见各路起义军首领的日子,大魏皇帝陛下在送往各路义军的圣旨中写的很清楚“今日不奉诏前来者,翌日便为齑粉,勿谓言之不预也。”
于是乎,哪怕知道这晋寿城是龙潭虎穴,可近一半的起义军首领还是赶了过来,好在日子期限给的宽裕,离得远的也足够赶过来了。
这也意味着,不过来的,那就是跟魏国过不去了。
也没什么好奇怪的,要么是抱着找不到自己的心思,要么就是另有打算,在西魏没有展露自己的锋芒之前,总会有骑墙派在中间观望一番。
不过皇帝陛下显然对此不甚关心,六万府兵、边军、禁军汇聚在此,无论是农民军还是梁军,都不是能成为阻碍的存在。
巴蜀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何迅速地平定,继而恢复社会秩序。
当然了,恢复的不是以前的社会秩序,而是将“无主”的田地,重新分配给拆散的农民,再以此为基础实行府兵制。
如果这项举措成功,整个蜀地社会都将变为一个规模巨大的屯田军。
当社会结构转型后,只需要数年的过度,这期间不遇到严重的天灾,那么数年以后高度统一的耕战体制,将为西魏提供充足的粮食、兵员。
这一切都要慢慢来,先整合听话的起义军,再讨灭不听话的,至于那些孤立无援的城池,最后再打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