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同一个曲目的不同流派不同唱法,都几乎能把一页拉下来,极为详细。
鉴于沈声默目前为止只学了一出《玉堂春》,还没学成,没学好,她当下便点了《玉堂春》。
随着她的动作,本来空无一物的舞台上顿时一个跟着两个冒出来许多“人”。
一个是青衣旦扮相的女子,吊眉梢,点红唇,描眉画腮,头戴布巾,缀着蝴蝶点翠的头面手势,铜钱头贴在额上,一副经典的青衣扮相。女子桃花眼,巧琼鼻,樱桃唇,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姿态婀娜,身段优雅动人,光是看着她站在那儿摆姿势,都看得出是个气质绝佳的美佳人。
女子的身边,还有一个面部描白,戴髯须的“老伯”,这便是另一个任务,崇公道,解压人,丑角。
女子的脖子上戴着镣铐,正是《苏三起解》的桥段。
这些人当然不是真的人,而是在系统的控制下生成的“真人cg”,他们有着和人一样的外表和扮相,做出各种拟定好的动作。
他们按照系统的算法,站在各自的位置上,摆好自己的姿势,一副随时开唱的姿态。
不过他们就像定格了一样,一动不动,不会觉得累,身体定在了舞台上,没有沈声默的指令,就不会开始。
沈声默选了一个位置坐下,然后点了开始。
随着她的动作,台上的两人开始咿咿呀呀唱起大戏来。
“苏三”唱道:“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未曾开言我心内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①
“……”
这些唱词,沈声默自己已经背得滚瓜烂熟,只是听起别人唱,感觉终究不同。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沈声默觉得和现场看戏也没什么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