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和亲爹的房子,他早两年前就已经寄钱回来让他们翻新了,打算等多存一点钱,给爷爷和爸爸搞个小卖部什么的开着消磨时间。
毕竟他两身体一直不是很好,就这么将就过日子的,之前做了几年的大棚,现在有了更大规模化的大棚果蔬,他们两得到的利润还不够吃饭的钱,谢怀宇也就有了要给他们两个开个小卖部的想法。
同年,谢琳琅开始资助一些农校,她可不是直接捐钱。
人心不能随意往好处想,语气后期有麻烦或者自己被自己膈应到,干脆将资助的方向,直接从农校的设备上还有个人补贴优秀的农校学员学费上进行帮助,谢琳琅这三个字,不再只是四亚耳熟能详的名字,而开始渗透到了千家万户。
九八年的华国,无论是科技还是经商之路,已经百花齐放,除了谢家过得风生水起,沈固的科研事业也一步一步收割了一批批的资金回笼。
他只捐赠了几样早期的一些很核心的技书,九零年开始就比较侧重于自我发财。
当然,得了钱财的他也不嚣张,反而低调的在四亚那个屋子里,跟妻子和闺女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
这几年,媳妇做扶贫的事业,大力倡导养殖土猪,一人之力推动了这件事的达成,沈固也算是不落后,彩电冰箱摩托车等民生电器,价格硬生生被他降到了一个极致,连许多温饱家庭都能买得起这些家用电器和交通工具。
是有些管理层的人士,建议过沈固,应该提价,还有就是质量太好的话大家更新换代的需求就小,有可能造成库存的一个堆积,后续的发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