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院子的实用性和美观性都很不错,修建成功的时候,不少老人啧啧道,就是古时候地主的屋子也就这个规模了。
谢琳琅知道话说得夸张了,以前的地主少说千平往上的建筑空间,有的大地主院子要放嫡子庶子姨太太什么的,规模估计都赶上几十年后的的青大华大了。
这房子一共花了约莫两千五百块钱,工程费是五百,木头砖瓦玻璃小一千,剩下的就是徒弟的使用权限了。
不过,接下来的时间还要往里面增加点东西,这里不需要修炕,到时候弄五张大床,四张小床,一套沙发,几张桌子,电风扇,代步的自行车两辆,约莫又是一千下去了。
不过谢琳琅是不愁的,她去年饲料的分成就有六千,这三四千的,她不差。
现在又不是几年前了,在镇上盖个小院子,两人身上的钱就几乎掏完了。
钱花出去,院子嘎哈哦,逐渐有了家的味道,谢琳琅不由得感慨一句,人奋斗不就是为了在需要的时候,有能力达成自己的目的么。
比如挣钱,钱不是万能的,但是很多时候,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有情饮水饱这句话,也只是给不愁吃穿的人的一点遮羞布了,真到了没钱的地步,扒了对方的皮自己吃穿都有可能。
嗐,忽然消极了一下,谢琳琅赶紧挥去这乱七八糟的想法,房子既然盖好了,就可以通知家里人过来了。
毕竟盖房子之初,她就收到严婷发过来的确切讯息,是她姐姐提供的,北省的干旱,是避免不了的了,粮食供给一定会成为大问题,就算不出现六零年那样恐怖的灾害,也是伤筋动骨的,到时候不愁吃穿的谢家人,多少在老家的生活要受到影响。
也正是因为这些内部消息,所以谢琳琅不担心哥哥和爹妈们不过来,也不担心自己盖房子是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