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禩顿时就闭上了嘴。
他已经十八岁了,他想快点儿将福晋娶进门。他可不想做戏文里说的“单身狗”。
不过,反正,马公公这个代号在汗阿玛这儿已经过了明目,胤禩毫无心理负担地就用了。
康熙心中郁闷,颇有些沉痛地对梁九功道:“他将自己比作马公公,心里就不别扭?”
梁九功小心翼翼答道:“八阿哥或许只是为了掩饰伪装,如此别人无论如何也不会猜测到他了。”
作为知道皇上最多秘密的贴身太监,他要不站在顶端风头无限,要不跌落深渊小命不保。
康熙额头青筋直蹦,又想生气,又觉得气得不值得。
胤禩的操作能有多骚,他见识了许多次了,从用浆糊黏土抓皇叔,到用初见话本拉老大下水,男扮女装都干得出来,再扮个太监也不奇怪了。
康熙摇了摇头:“胤禩给皇叔教的,伦理纲常之念比常人更淡漠几分,哪有人能毫无心理负担假扮太监的。”他还真给自己取名叫公公!
也不知这几分的淡漠,究竟是好是坏。
只能说,什么样的师傅,教出什么样的弟子。
康熙拿起了“马公公”办事递交上来的奏折,一边对他的新称号耿耿于怀,一边又忍不住赞许胤禩的办事能力。
真好用啊,能力不比皇叔差,还比皇叔听话一点点。
到底是亲儿子,就……随他去吧!
胤禩一回去,就埋头查起了“王士禛”此人。
从其履历上来看,自然是个铁骨铮铮的清流汉臣,正经八股出身,任官经验丰富,不过如果再细查,就发现他有一个经常通信的至交好友,名字叫蒲松龄。这蒲松龄写了一篇引王士禛大加赞扬,还为他写批语的稿本,名曰《聊斋志异》。
胤禩当然不知道《聊斋志异》是什么,可是他的“脑袋”知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