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默冷冷地问道。
那邋遢僧人又拿回了他的酒葫芦,深深地灌了一口,还吧嗒吧嗒嘴,似乎在回味着其中的滋味。
这个时候,其实已经不纯粹是“射雕”的元素在主宰这个剧情。
第三个,关于慕容氏。
二、说说这本书吧。
毕竟当年的“靖康耻”,可不仅仅是三个字这么简单,那也是一副残忍的杀戮图,也是一段不堪回首的血泪史。
像邋遢僧人这样的形象,如果郭默在别的地方见过,绝对会留下记忆的。
可惜,徒己选择的却偏偏是金庸先生的同人题材,连换了两家平台,他们都没有发布这个板块小说的资质和权限。
别看对方境界和功力在郭默之上,他才不相信这个世界上,会有人能酿出比这“英雄醉”更好的酒。
在这本书的写作中,徒己认为出现过一个巨大的分歧和转折,使得后半部书被很多书友不接受,从而弃书而走。
很奇怪,写完《重生射雕之剑归何处》,就不想再写武侠,而刚刚开始写这本《修仙大唐之问鼎沧溟》,就幻想着下一本书去霍霍“水浒传”?
《修仙大唐之问鼎沧溟》,会从大唐入手,主角本以为只是一个高武的世界,突然有一天,发生了一些事情,才让主角意识到,眼前的大唐根本就不是他所熟悉的大唐,却是一个让他更加兴奋的大唐!
其次,徒己是一个非常喜欢看书的人。
这本书,刚开始并不是在起点平台发布的,一直都知道起点的要求相对严格一些,而且竞争也相对惨烈一些。
第二个,小龙女的归宿。
说不清楚为什么,对于这个姓氏,徒己总是不愿给予他们正面的位置和肯定,却也狠不下心来将之斩草除根。
每个人笔下有不同的定义,每个人眼中有不同的江湖。
大唐只是起点,梦开始的地方,猥琐却踏实地发展着自己的实力,他的目标不是大唐,还有一个叫做三界的存在。
无论写成什么样的,都会留有遗憾,也都会有它存在的道理。
最终,才投到了起点中文网,也许,兜兜转转都是缘分吧。
于是乎,经常借用同寝室兄弟的借书卡,就为了一次能够把一套书三本或四本都借齐了,省得看完一册总找不到下一册在哪里。
这本书的主角,一开始就想着不采用书中原有的人物,而是选择跟原有的主角伴生的关系。
最关键的是,她没有那么多年古墓的生活经历,不修炼“玉女心经”,没有古墓派条条框框的束缚,她还能回到古墓中去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霸皇,可知道你跟贫僧之间的渊源?”
可惜,床头和书架上,摆放更多的却是武侠小说。
已经完本的“剑归何处”?
也许就是到“问鼎沧溟”里去了。
上大学的时候,倒是容易统计一些,因为每借一本书,自己的借书卡里都是有纪录的。
却也因此受到很多书友的指责或抨击,从一开始就让很多书友失去了看下去的兴趣。
一位是金庸先生,一位是单田芳先生,他们两位算是从徒己六七岁开始,就“陪伴”着一路成长的人,一位用声音、一位用文字。
但是,看到对面那两人在那里大口喝酒,貌似还一个劲儿地在“挑逗”自己,郭默这就有些来气了。
大金灭时,敌人尽去;大金灭后,都是宋民。
“我……我请你们两个喝酒?”
可惜,那时候大学的图书馆有规定,像这些“文学类”的书籍,一个人一次只能借一本。
100页一本的稿纸,整整写了一本半,最终故事也没写完,一准备中考给耽搁了,就再也没捡起来。
这样一来,就又记不得准确的数字了。
“二位前辈,此处只有我等三人,二位可以跟在下说实话了吧?为何如此处心积虑地将在下邀来此处?”
这个江湖故事写完了,也许就再也不写武侠了。
很多人写金庸武侠的穿越,喜欢在诸多个平行世界里穿梭,而徒己的思路初衷,就是完全立足于“射雕”,其他或前或后的元素,可以有机地结合进这本书里来。
大学毕业前后,才开始看电子书的吧?
不过,那时候的手机流量实在是太不顶用了,再回想直板诺基亚那么小的黑白屏幕看书,都不知道当年是怎么熬过来的?
那道人有些恼怒。
“是你小子自己打电话说,你终于找到工作了,你们家楼下超市搞活动,买了一箱白酒,让我们到你家庆贺一下的。谁知道,喝着喝着就穿越到这里来了——”
“啊,你们是阳子?小缘?——”
(全剧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