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页

小楼装潢的很温馨,周恒打算自己住,剩下的两排房屋,楼上都用来居住,楼下南侧用作仓库,北侧给薛老大用来当作坊。

用了两天的时间,薛老大将作坊置办齐了,此刻志愿者中,灵山村的人撤下来十多个,负责蒸煮灌装的、负责采摘运输的、还有负责售卖的,分工明确,当日就开始制作。

毕竟清平县已经封城多日,城内的几处荷塘就有莲藕,而且数量还很大,薛老大派人挖回来,制作好糯米藕和藕合,开始拿出去售卖。

这些周恒都没去管,毕竟在城内捣鼓,应该没什么大问题,医馆居住的人也都搬到此地,为了与回春堂进行区分,周恒想了想将这里命名为二号院。

回春堂腾出来的几间房子,全都改成病房,此时回春堂内的病房数已经达到十间。

周恒每天都去一趟城外,隔离区就剩下二十几个重患,这些还多是因为外伤或者局部感染需要治疗的,暂时在这里照顾着,真正的疫病患者已经剩下两个。

而隔壁的观察区,人多一点儿,有四十多个在这里隔离观察的灾民,他们是从别的县城跑过来,有些许轻微的症状。

因此这里只是张安康带着两个回春堂的人留守,其他的人员都撤出了。

至于安置区,已经完全进入正轨,衙役和一些乡绅家的家丁,扶着治安和洒扫,每天清理一遍捕鼠器械,然后进行扫撒消毒。

有些想要投亲靠友的,也都开始陆续撤离,城外的两万多灾民,此刻留下的不到一万二千人。

进出城的管控也没有原来严苛,只要不是来自疫区,不发烧不咳嗽,进行全身消毒后,可以进入清平县城内。

至于柴汶河一代,衙役早就去查探过,当地的水退去大半,不过房屋和土地还是泡在水中,加上雨水丰沛,看样子还需要一些日子能完全退去。

城外这些灾民知道,入冬前不可能再补种什么了,只等着水退去,回去清理房屋。

不过这事儿急不得,因此也都安心住下,等着朝廷和官府的进一步安排。

……

九月二十九这天,周恒放下铭宇送来的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