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闽,东南越也!

海澄,闽南三府之一。

是陈景乐从广南进入闽地的第一站。

海澄的卤面很好吃,干拌面也还行。至于土笋冻就算了,有点欣赏不来。

作为广南义安民俗文化、椹川民俗文化的源头,闽南在民间俗神崇拜这块,比前两者还要更浓厚。

《宋史》卷89《地理志》中就有记载:“闽俗好巫尚鬼,祠庙寄闾阎山野,在在有之。”

甚至境主一词,都是从闽南地区传开的。

说的是旧时闽地每一村落、街道为一境,奉祀一特定神只,作为本境内的保护神,俗称境主、社公或者统境王。

具体供奉哪路神仙,由村民自行决定。

归根究底,闽地的诡神体系实在太复杂了。

既有闽越族和其他土着民族残存下来的诡神,又有从中原传入的汉民族所奉祀的各种神灵,甚至还有从国外传入的。

只要需要,任何东西都可以成为崇拜对象,不受限制。

其随意性是大夏其它地区所不能比拟的。

从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从博取功名,到消灾解厄,闽人的生活,处处都有诡神的影子。

譬如居家要奉门神,如钟馗、秦叔宝、尉迟恭等,生病就拜医神,如保生大帝、广济大师;做生意敬财神,如赵光明、关公;赴考先祭文神,如孔圣、魁星爷、文昌帝君等等。

其密集程度,能让嫁到闽南来的女孩子头皮发麻,因为光是记拜神日子就需要花不少心思。

……

在同一方言区内,不同府、县的民间信仰又有所差异。

以闽南方言区为例:

保生大帝、开漳圣王及其部将的宫庙,在海澄府属各县较多。

而广泽尊王信仰,以鲤城、武荣最盛。

清水祖师则在清溪、得化影响较大。

其它方言区的情况也大致如此,除去像妈祖这样传播范围特别广的以外,各府、州、县都有自己的本地俗神。

就连那些无名无姓的孤魂野鬼,也被冠以“大众爷”、“有应公”的名讳,供人祭拜。

在闽地,你可以不会做菜,但你要会折寿金。就是祭拜时烧的金银纸钱。

总之,闽地境内的诡神,几乎无处不有,充斥于天上、人间和地府,构成了十分庞杂的神鬼体系。

不过对比旁边小岛,闽地这边又算好的了,那边才叫一个群魔乱舞。

甚至还有供奉倭鬼军官的,而且不只一座两座。

只能说,贱到这种程度也属实罕见。

真·罕见!

……

说回海澄。

海澄诸多的民间俗神里头,有两位是最具代表性的。

一是开漳圣王。

二是保生大帝。

先说开漳圣王,俗名陈元光,据说是唐代光州人,漳州第一任刺史,讨伐义安贼寇过程中,战死沙场,朝廷追赠临漳郡侯,谥号忠毅,百姓念其开化功德,立祠祭祀,逐渐成为闽台地区重要的民间信仰之一,尊号“开漳圣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比较有争议的是,宋代就有了祭祀开漳圣王的庙宇,但新旧唐书里头,却没有对陈元光的相关记载。

其人其事,基本通过明清时代的方志和族谱流传至今,许是后人牵强附会。

真实性有待考究。

不过作为民俗信仰的开漳圣王,在闽南地区香火很是兴旺。

不仅海澄,周边几个城市,乃至对岸都有供奉。

据不完全统计,海澄本地供奉开漳圣王的庙宇,光登记在册的就有251座,而对岸那座小岛上,庙宇亦有360多座。

很多村境铺境的境主庙,供奉的也都是开漳圣王。

毕竟这是海澄人自己的本土神。

比如素有开漳圣地之称的云霄,有事没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