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9页

天下渐知,蓟王时有南攻身毒之意。猛虎搏兔,必用全力。更何况,身毒亦称强国。数御贵霜于国门外。蓟王必倾尽国力,以求克尽全功。如此,便无暇他顾。

曹操必趁此良机,一举克定关东。眼看吕布败相已露。关东再难有匹敌者。故宋元异,才说陈王宠引吕布入陈。如此一来,上有曹孟德,中有吕奉先,下有袁公路。急切间,关东难有人称雄。待蓟王班师,河北既定,东境大兴。传檄天下,汉室三兴。

一言蔽之。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分分合合,皆因利来利往。

有利则合,无利则分。

第182章 汝奈孤何

所谓“先见之明”,又谓“远瞩高瞻”。用后世话说,便是战略眼光。此乃明主所必备。

于常人而言,为人处世,多是“走一步,算一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即便“山穷水复疑无路”,仍可期盼“柳暗花明又一村”。终归“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然却常常“事与愿违”,往往是“迷之自信”。“一失足成千古恨”。

个人,浑浑噩噩,“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过一己之私,无关痛痒。然若举国,皆昏庸行事,置千万国民于不顾。乃至飞来横祸,万民饥流,家破人亡。则罪莫大焉。庸主之害,便在于此。

一言蔽之,“鼠目寸光”。

缺少战略预设,美其名曰:“兵来将挡,水来土堰”。然事实早已证明,料敌先机,方是胜战之道。

谋主的意义,便在于此。

蓟王情长谋远。除去自身明以照奸,亦是“得道者多助”。群策群力,集思广益。

《蓟法》之下。《二十等爵》、《圩田制》,深入人心。待《蓟国大百科全书》,编纂毕。增开《科举制》,如家国同构,与《察举制》,并行于世。蓟王当无心忧。

或有人言。何不将察举,悉数取缔。只行科举。

原因其实很简单。正因,类后世非此即彼,零和思维,绝非汉儒中正平和之道。另外,与后世皇朝,唯才是举不同。蓟王用人,需德才兼备。察举制下,举孝廉、光禄四行、贤良方正,林林总总,不一而足。皆是先彰其德,再试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