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卿就位,百官列席。
董侯先问:“荆州牧,遣使上表。言,淮南袁术、江东袁绍,似有所动。欲兵分二路,侵掠州郡。众卿以为如何。”
言罢,董侯先看太师。见王允闭目养神,便知其意。又看太保曹嵩。
上公之争,暗流涌动。朝野上下,水深火热。董侯虽年幼,亦悉知。
曹太保,心领神会:“启禀陛下。荆州虽称八郡,然南阳毁于大水。余下七郡,为大江所断。江北接袁术,江东伏袁绍。二袁不服王化,常有吞并之心。以一州之力,御交、扬二州之兵。刘景升上表求援,亦尽人臣之事也。”
时局正如曹嵩所言。董侯遂问:“太保以为,该当如何。”
曹嵩答曰:“回禀陛下,何不加官以持重。”
闻此言,王允徐徐睁眼。
“太保以为,当加何职。”董侯急忙追问。毕竟年少,有失稳重。见诸侯有难,心中急切,溢于言表。更何况天下三分,荆州心向甄都,且又是关东第一富庶大州,跨蹈江汉。扼汉中史侯东进,防江东合肥侯逆袭。还需御淮南袁术于州境之外。以一敌三,身上重担,可想而知。
“老臣窃以为,非雄职,不足以震慑二袁。”曹嵩并未明言。
然董侯,自有答案:“袁术为江东车骑将军,袁绍为江东大将军。若要与二袁相比……”
“启禀陛下。”王太师终于开口:“江东二袁,岂能与辅汉大将军,蓟王尚父,相提并论。”
言下之意,二袁尚不能与蓟王相比。岂能令刘景升,与蓟王并肩。若惹恼蓟王,万事休矣。
“太师言之有理。”董侯如何能不醒悟。
一切皆不出曹嵩所料:“董贼曾言:‘但杀二袁儿,则天下自服矣。’今据江东,兵势强盛,老臣自度势,刘荆州实不敌之。”曹嵩绝非危言耸听。
与小霸王割据江东,全然不同。汝南袁氏,四世三公。二袁天下知名。更得合肥侯,皇权庇护,大义傍身。江东士族,望风归降。且与曹操《抑兼并令》下,与名门反目成仇,形势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