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带着蒲昌年准备到漠北隐居起来,没曾想走到得胜堡那里出了问题。”无尘子摇摇头叹息一声:“蒲昌年被人抢走了,而且是一群番僧。而且我见到了一个人,所以我根本无法预料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熊储心中一动:“你见到了什么人?”
无尘子终于抬起头来,一双眼睛没有了昔日的神采:“耶里察台,我在得胜堡北面三十里的地方见到了他,然后蒲昌年就被劫走了。其中有几个番僧非常厉害,我在他们手底下一招都走不过去。”
第247章 寺庙命案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唐代陈陶的乐府诗《陇西行》,说的是大唐男儿奋不顾身,誓死横扫匈奴的英勇壮举。无定河边一战,五千精锐之士阵亡,从而解除了北方匈奴的威胁。
陈陶所说的这场战争,敌人并不是他笔下的匈奴,而是唐宣宗李忱对吐蕃用兵,平定了秦(今甘肃天水)、原(今甘肃固原)、安乐(今宁夏中卫)三州以及原州七关的吐蕃叛乱,稳定了河套地区的局势。
他在诗中借古讽今,并不是要歌颂那些为国捐躯的勇士们,提振人们抗击外侮的勇气,而是讽刺朝廷发起的这场战争造成的灾难,表示自己是多么的悲天悯人。
当然,陈陶不过一介腐儒,根本不知道朝廷为什么在经历了安史之乱以后,国势江河日下的时候,下决心发起这一场保卫边疆的大型战争。
所谓文人误国,说的就是陈陶这类打着悲天悯人旗号的腐儒。
刚好折射出晚唐时期文官集团李党、牛党置国家利益于不顾,专于争权夺利,空谈误国的卑劣伎俩。
在陈陶这种人看来,汉武帝驱逐匈奴开疆拓土,唐宣宗平定吐蕃解除边患根本没有意义,不过是为了炫耀个人的文治武功,劳民丧财而已。
陈陶这种人眼中没有国家和民族利益,他们自我标榜心怀天下黎民,自己才是救世主。
这种人没有中进士,始终不为朝廷所用,自然不是没有道理的。
无定河,真名叫桑干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