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常安性格学识都不错,除了他是离月村人,跟沈文那一支关系更密切,就没什么了。可如今他成了自己的师兄,关系也需要维护好。
沈弈有时在想,寺庙的生活不比现在更好吗?至少不需要管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可回到家,看了看身旁关心自己的沈家人,他才有了在这个世界的归属感,他还是不喜欢一个人。
临近新年,过年的氛围越来越浓重了,这是沈弈在沈家过的第一个年,所以比往常更热闹,置办的年货也丰富。
“阿无哥哥,快出来!”
大丫头带着搭耳帽,穿着羊裘,在家门口,软声喊道。
“来了。”
里门打开,温润中掺杂着一丝无奈的声音传出,人也走了出来。
沈弈穿着跟她相差无几的打扮,不过更大些,还多穿了一件披风和手套,把他包裹的严严实实。都是家里几位手巧的女人帮他做的,摸上去软绵绵,手感不错。
他手中还拿着自己刚写好的春联,这是要贴到门口的。
两个小辈帮着把家里的活干了些,忙忙碌碌中,就到了除夕。
沈家的年夜饭上有鸡,说是代表着新年的智慧,鱼代表着年年有余,青菜寓意是新年发财,腐竹寓意是新年富足,腊肠寓意是长长久久。
一家子聚在一块,也是在这时,沈弈终于见到了自己那位三叔,老老实实的,看起来比自己大不了多少,大概是晚生子的原因吧。在年夜饭上,听张氏说他过了年就十五,可以娶妻,他还脸红了。不过看的出来,他和李氏的关系有些不好,多日未见的母子连一句半句也没说。
年夜饭之后就是守岁了,这也是最体现年味、最有仪式感的一个活动了,守岁就是将所有房间的灯都点亮,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代表着“燃灯照岁”,在沈家人眼里,守岁寓意着家中财富充实,所以一般在除夕夜里会长幼聚欢,终岁不眠,以待天明,期待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作为沈家仅有的两位后辈,沈弈和大丫在今晚也收到了不少的压岁钱。
沈弈躺在屋中,桌上的蜡烛还燃烧,沈家没有林宅那般豪气用燎炉,但也有火坑,裹在棉被中,他数了数自己的“私房钱”,发现居然已经存了二十两。
其中除了一开始的十两,还有沈伯言和许作后来还回来的几百文,与自己抄书的酬金。剩下就就是今天的收获,大人都很大方,都是给一两开头,就算是素未谋面的三叔也是如此。
这么大的一笔钱,给了沈弈满满的安全感,他还有了不知道怎么花的烦恼,毕竟自己花钱的地方一点也不多,吃穿都在家,书籍和笔墨都有林夫子和沈伯言包办算了,还是继续存着吧,他想。
除夕过后的几天,沈弈还如约拜访了林夫子和几位同窗,当然也没有拉下学习,毕竟有沈伯言这位“望侄成龙”的大伯在,时刻不曾松懈。
一天,他在书屋认真练习书法时,收到了一份“快递”,里面是数十本包装精美的珍贵书籍,大多数是与科举有关的注释。是由县城的驿传送到他手里的,没有传送地点。
沈弈仔细想了想,印象中,没有人会无缘无故给自己送书,还有这么多,除了寺庙。
想起了他们,他静默了片刻,也不知想了什么,还是收下了,当然他不知道收货地点,是送不回去的。
除了这件出乎意料的事外,还有另一件重要的事情,二月份,沈弈要下场了。
第25章
二月份是每年童生试中县试的开始,是渭朝读书士人晋升之始,应试者不论年纪大小统称童生。
童试有三关,都通过者就是秀才,在沈弈到来之前,林氏私塾甲班的三人就参加过一次童试,可惜除了韩卫过了第一关的县试,其余两人都折在其中。不过他们都没有气馁,因为第一次都是让自己熟悉考场,积累经验罢了,接下来的两年才是他们大放异彩之日。
林氏私塾的学子都是这般过来的,但是沈弈比他们小四、五岁,就下场,这也间接暗示了林夫子的态度,不出意料,沈弈三年之内就能考取秀才,到时他也才十三岁。
因为童试没有年龄的限制,听说江南文风鼎盛的地方,就有七八岁孩童通过童试,所以沈弈也没有遭到他们嫉妒,只是对这位最小的师弟,师兄们有些心情复杂。
对于几位师兄的心理旅程,沈弈并不知情,毕竟自从知道要下场之后,就有源源不断的事要忙。
首当其冲的就是报名,下一月举办县试,县署公告完考期,童生们就可以去县署礼房报名。
报名者需要找到与你自己一同参加考试的四个人,五个人互相结保,一旦作弊便要五人连坐。并且还要找到本县的廪生具保,称之「认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