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页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在离开道观,沈常安踌躇几日,终问之:“四弟,乡试可有把握上榜?”

--

今年乡试并没有因起火择日再考,三场考试皆已结束,律法规定考卷损坏者不允上榜,不问缘由。覆水难收,只能委屈那些时运不济的学子,三年后再考。

渭朝的乡试,中者为举人,是具有永久功名的,具备做官的资格,因而阅卷工作也就极其重要。

赵和平称:“士子握椠怀铅,三年大比,一经屈抑,又须三年考试,试官若是于落卷漠不关情,设身处地,于心何忍。”

按惯例,除主考官外,渭朝各省乡试还需任用同考官帮助阅卷。同考官也称“房官”。

苦事撤堂连下夜,灯光朱字两模糊。

学子的试卷以墨笔书写,称“墨卷”。交卷后,随即弥封编号,由誊录用朱笔抄录为“朱卷”,校对无误,再送房官阅看。房官批阅选中的试卷,再推荐给主考官,称为“荐卷”。

主考官批阅房官的荐卷,以头场为主。阅后结合第二三场的情况,互阅商酌,取定中额。

被房官“咔嚓”掉的试卷,称为“落卷”。落卷也并非毫无机会,主考官按例也会在落卷中再挑选一番,看有没有合适的卷子再行补录,这叫“搜遗”。

但也有主考官往往习于省事,仅阅房官所荐之卷,余置不问。

所以,赵和平得知后,才会下谕诰诫:“不得仅就荐卷取中”。

即:倘各直省正副考官草率从事,一经朕别有访闻,即将该主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