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页

“”

果然,他不应该对老师抱有幻想,沈弈反思。

离别时,沈弈说道:“老师,你这辈子别想钓上一条鱼。”

说完,怕挨骂,一溜烟地跑着了。

“蠢,我这叫愿者上钩”

身后,林庸叨咕。

“出来也好,多见见世面。我年轻时,也游学过。”

该听见这段话的人,早已不见踪影。

“诶,鱼上钩了。”

第66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冬日第一场雪来临前,三个村庄共同的村学建造完工,落坐在离明村原沈氏族学上,意为新生。

沈弈取名三味村学,指前人对读书感受的一种比喻,“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三种体验合称为“三味。

三味村学占地一亩,大门墙面是二米高的红砂岩,青砖砌墙。有大气庄严的讲堂、小巧的书阁、开阔的天井及夫子的生活起居屋舍等,大小院落,交叉有序。

为了表达对村中子孙学业的重视,沈弈每年会给新进学童和家中困难的,逢年过节分猪肉三份。对取得童生功名的学童资助大米三百斤。

一时之间,入学者高达百名。

开学之际,几位夫子特意邀请沈弈来给这一百个新学童讲话。

望着那一张张青涩、憧憬的小脸,沈弈只说了一句话:

“好好学习、知识改变命运。”

在古代封建社会,没有一个好的出身,不想像祖辈们一样一辈子在土里打转,科举是你唯一能接触到改变命运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