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页

此次科举,渭帝重视,两位阁老担当主考官,沉醉与书海中的他也被拉了出来。但这不代表他做不了同考官,相反莫老翰林对考生所作的文章要求甚是严苛,阅卷以来,他不清楚渭帝选取第三题的含义,但很明显没有一个考生所作的文章符合要求,本以为了无希望,现在却出现了,还是在他的易经房。

他先是看了看邓湖的原批:陈言务去,清光大来,是理境中之上乘文字。

其他两位阅卷官放下了手中的活,也给出了自己的批语。皆很不错,但莫老翰林仍还不太满意。

足足一刻钟过后,他下笔加批:一空理障,不落言诠,有流动充满之观,无雕琢崖窾之迹。

同考官就是副主考,如果他中意哪份荐卷,就会在卷上批一个“取”字。批了“取”字的卷子会被送给主考官,如果主考官也中意,则会在试卷上批一个“中”字。

莫老翰林自然是批了中,满怀期待的把此篇文章交与主考官那处。

因这有珠玉在前,他对邓湖推荐的文章很有信任,当下取了前一篇观看了起来。

不到半分钟,莫老翰林骤然失望,这位考生作得在一众文章中还算是不错,若是在看到沈弈的文章之前,他会批取,但现在如吃过山珍海味后,又吃回清粥小菜一般寡淡无味。

但处于公正,他批取,没有写批语,摆了摆手,也交与主考官那处。

十六房推荐上来的文章不在少数,主考官还是得将一众同考官推荐上来的卷子在黩落一部分,然后从剩下的卷子里优选,写下评语,最终进行排名。

二月二十五日,各房同考官和主考官齐聚一堂,从第十九名起——即各房的第二名——将试卷号码填入草榜中。

填好后放让外簾将原本墨卷送进,然后再锁起门来,将朱卷和墨卷一一对号,经查无误,则将朱卷和墨卷捆起封存储于堂中,待来日正式填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