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帝的目的达成了,他也没有什么话聊,想起了下面的贡士们等着殿试,他摆摆手让沈弈退下。
随着流程继续颁赐策题,由侍官传送,放置于策题案上,然后执事官将策案搬置于奉天殿的中间通道。
随后,时任首辅的乔嵩隐宣读圣旨,策问的题目也包含在了制诰内。
宣读完毕,众贡士依次入座,考试用的案桌在前一天已有光禄寺官员摆放好,准备就绪后执事官开始发放策题、答卷纸。
殿试考生与乡试、会试考生一样,笔、墨、砚均需自备,草卷、正卷各备纸十二张。
做完这些,就可以开始答题了。
整个答题过程中,除监试官、巡绰官等考场官员外,其余官员不得留在考场。遇到特殊情况,如下雨或大风天气,考生将移至大殿两侧的廊道答题。
首辅宣读圣旨时,沈弈压根没有在听,他神情恍惚,还有些缓不过来了。
等到身边的贡士动笔后,他才摊开策题,发生自己的手仍在颤抖。
但没有人注意到这一点,监考官们只觉得沈弈慢慢来是胸有成竹,对他又是一阵另眼相看。
揉了揉因紧张长期僵持的腰,缓过神来,沈弈投身考题中,今科殿试的考题是:问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
这个题目非常明确,就是要求答卷人站在帝王的立场上,回答如何执政和用什么样的思想指导执政的问题。
答策题,就好比写篇议论文,既要能对论点进行阐述并以此为中心联系从古至今的相关治国方针展开分析,还要能提出当今治国方针中的不足和你觉得可以改进的地方,也就是自己的主张和见解,同时规定答题要一千字以上。
但虽说如此,贡士们心中皆清楚也不可太过于放飞自我,随意指责朝政。
因此,历年来的答卷,大多数依然是停留在歌功颂德,并委婉提出建议的层次。偶有些愣头青想要靠着谏言搏出位,殊不知在读卷官这关前便会败下阵来,根本连令皇帝听见的机会都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