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沈弈在卷中提出了“公民”的思想,他简单解释为生活在公平制度下的人民。
在他之前的王朝有的把百姓称为草民、刁民、贱民、流民、游民,说得好听一点的也不过是黎民、庶民、平民、国民,从没看到“公民”的提法,这一点唯有沈弈做到了。
沈弈的文章写到一半,时辰到了午时,朝廷不会饿着他们这些矜贵的贡士,但也好不到哪里去。
殿试酒饭是有固定份例和规制的,总体比较丰盛,可以满足贡士及各类考官的身体需求。参试贡士的午餐规格比考官简单,每人馒头两个,汤一碗。
是由光禄寺造办酒饭的,接过官吏递来的碗筷,沈弈惊奇地发现是胎体轻薄、白底青花的陶瓷。纹饰精美,制作精良跟他在江南某处闻名遐迩的陶瓷镇见过的一模一样。
当时沈弈还想买一个,但被拒绝了,因为是新出的手艺,做出来的陶瓷根本没有几个,工匠根本不让卖。
没想到在皇宫中见到了,他摸摸陶瓷碗,烫烫的,是里面盛的汤在作祟。
在文章中,沈弈又添了几笔有关开海禁和抵御泾朝的建议,这些是对外的。
对内,他提议严格选拔各级官员,建设军队等除了这些常人能想到的外,他多写了个倡导百姓讲卫生的意见,瘟疫在古代是经久不衰的话题,而没有多少大臣会注意这些,因为没有危及到他们身上。
埋头苦写中,内阁大学士有时也会中途离开,留下一干执事官立于大殿两侧监考。
慢慢的,到正午后,便陆续有贡士交卷离开,他们走动的声音很容易吸引人的注意,让剩下的贡士心中不免深起焦虑,这也是一个对他们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