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2章 大宁侯替武将鸣不平

吴魁在一旁为双方作介绍,当提及大宁侯时,赵桓饶有兴致地打量了这位大宁侯一番。

毕竟,在高丽即将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中,这位大宁侯将扮演重要角色。大宁侯察觉到赵桓的目光,连忙赔上笑脸。无论他与兄长关系如何,面对大宋,他都必须谨守家规,恭敬有加。

这是自其父王楷在位时便反复强调的准则:遇见大宋官员,无论官职高低,皆需客气相待,绝不可摆谱。如今虽非面对大宋官员,但对方有吴魁撑腰,即便是给吴魁面子,他也不敢在礼节上有丝毫疏忽。

随后,吴魁介绍了右相王光垂和左相白子坛。这两人显然是官场老手,满脸堆笑,恭维之词不绝于耳。

回想高丽仁宗时代,国王王楷因战乱和饥荒而焦头烂额,国内接连爆发李子谦之乱和妙清之乱,导致高丽四分五裂。若非大宋援手,连王位都难保。当时的名臣如金富轼、赵匡、拓俊京等,或病故,或告老还乡,纷纷退出政坛。

如今提拔的这两位宰相,皆是王铉的心腹,但赵桓深知,他们在高丽历史上以贪腐闻名,堪比清朝的和珅,是导致高丽再度陷入战乱的关键人物。

对这类人物,赵桓毫无兴趣。因此,当对方主动示好时,他连正眼都不瞧,更未点头,而是直视国王王铉问道:“你仅带了两位文臣和弟弟前来,朝中武将为何一个未见?”

王铉心中不悦,暗忖已给足面子,赵桓却干涉内政,连带谁前来也要过问,未免过分。他面色阴沉地望向吴魁,期望吴魁能主持公道,劝阻赵公子不要插手高丽内政。他以为吴魁定会站在自己这边,毕竟自认有理。

然而,吴魁却冷冷回应:“国王殿下,赵公子所言,望你审慎作答。”

王铉心头一震,再次意识到赵公子的尊崇地位,连大宋统帅都如此维护他。即便赵公子的话看似不合情理,干预了高丽内政,也只得恭敬回应。

于是,王铉赶紧拱手答道:“尊敬的赵公子,或许你对我国武将了解不多。他们多为粗鄙之人,未曾系统学习,尤其对大宋经典如四书五经,更是知之甚少,更遑论深入研究和领悟。”

“对于这类粗俗之人,还是不带来为好,以免影响公子的心情。但若公子希望见他们,我即刻派人去请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