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深知此次扩建对于学府发展的重要性,也感谢特区官衙一直以来的支持与配合。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全力以赴,确保扩建工程顺利进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特此通函。
大宋帝国国立学府
王顺看了处里下发的文件和通告之后,收拾了一下行李,来到办公大楼外,叫了黄包车(特区衙门以年为单位固定向特区车行包车作为公务用车。)
王顺出示了工作证之后,对车夫说道:"去特区土交所。"车夫开口说道:"您坐稳了。"为节省成本,帝国卫京特区除司法系统是单独一栋大楼之外,其他的政务机关是在一栋大楼里联合办公,不过像一些气大财粗的中央机构或者是地区性及公办机构,是能够自己花钱建一所单独办公的。土地交易所就是其中之一。
帝国土地系统中央直管,流程审批严苛繁琐。本土土地归中央是赵宇皇帝的土地国有计划。去年年末,皇帝视察卫京特区,提出特区市政规划和近代化项目改革。为支持特区,加强对民资企业和官办企业的建设扶持,相关待遇增强,投资经营可获财政补贴及扶持。--《帝国卫京特区宣发部出版的政策宣传小册子》。
扯远了,大宋帝国卫京特区土地交易管理所位于特区善山街,取这个名字是因为这条街道的主要投资者是一位名叫善山的富翁。除了街道命名权之外,还有一些项目,资源和政治方面的补贴。
左侧是皇家事务所驻特区办事处,右侧则是特区股票交易事所。国立学府的代表已经在向土交所的工作人员了解情况。
工建处外联员(工建处和其他部门的协调合作。)也在陪同。于时敏,大宋帝国国立学府管理部副部长。外联员见王顺来了,对于时敏介绍道:"于部,王工到了。"于时敏对一旁土交所工作人员开口说道:"小兄弟,你稍等一下。"
于时敏快步走了过去,主动伸出手对王顺开口说道:"你好,王工。"一般来说,像是王顺这一类的专业类人才是看不起于时敏这一类的搞行政工作出身的官员(以前是读书人看不起匠人,现在的风气有一些逆转了。)不过王顺不是系统出身的,是纯草根出来的官员,没有专业系统出身的傲骨。
王顺简单的和于时敏寒暄了几句之后,开始切入正题。大宗土地使用授权,审批是很麻烦的。尤其是产业和项目,不过学府方面的管理部门提前和京师,以及特区衙门联络过了。内部事务,走特别渠道很快就把初道手序和流程搞定了。
今天主要是现场核算相关成本,三方验算,国立学府,特区工建处和民间的核验机构。基本成本核验完成之后,三方负责人签字画押。如果被查出成本漏洞比较大三方负责人是要负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