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王顺的工作日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验资通过之后,然后就是国立学府方面的负责人和王顺谈工期,还有工程的规模相关事宜。包括需要占用多少土地和什么资源,尤其是涉及土地,饮用水,包括农业,工业等相关用水,生活用水的和交通规划方面的要全部清算在内。

王顺和国立学府的负责人一起验算了一遍,然后当场写资料,两方交叉,王顺这一份交到国立学府领导手中,国立学府的则是到特区有关部门报备双向交叉检查之后,上报帝国有关部门审批通过之后,下发土地使用许可证。

然后国立学府会,向特区城建局正式招标投标,委托城建局负责相关建设。国立学府领导方面会成立专项工作组,负责对洽和交接。特区方面,负责交接的也是工建处。

相关工作走完之后,王顺回到办公地写材料,交到档案科保管,做事要存档。这是帝国新政以来的一大特色之一。

由于国立学府高度受重视,帝国京城有关部门也不敢拖沓,半天时间就完成了相关流程。王顺,下班时间国立学府已经拿到了土地使用许可证。

所 以王顺又要留下来加班,国立学府第二校区扩招的招标工作是正式公函,以国立学府的名义特区城建局发布委托要求代理进行招标工作。

城建局招标处会结合项目的分析以及难度做初步要求,并公开进行招募工程建筑队。一般来说,这种项目是官家的建筑集团在搞,不过,去年随着大基建时代开启,官家的建筑集团一般调到关键岗位,在岗像是特区的市政规划项目。五大集团的配套系统还有一些项目都是官家集团在搞,所以这种零落的小项目就是民间和地方性的企业在搞。

国立学府项目共分为三十六期。材料已经达到特区股票交易事务所正在拟定上市分的七月多呢,可以通过吸收公共资金回一点本。国立学府是帝国首个近代化的标准学府,帝国的资金投入很大,除了官方投入外,相关的利益集团和部门也是砸了大把的钱才进去。

还有两个重要收入,一个是每年少量播出的特招名额,当然价格不是一般的贵,第二个就是学府手中掌握的两大杀器,一个是理论部,另一个是科工院,国立学府的几个理部学科的的是科工院掌握在手中,理部学科的除了一部分实用学科教导,有关部门和留校当教师之外,其他的几乎全进了科工院,所以国立学府掌握了大量的专利发明,还有专业学术着作授权使用费都是一笔天价费用。

帝国金融市场大改后,尤其是许明君案,金融体系迎来大规模的调整,整个市场呢大量的空缺,一方面,国立学府金融系统的学员本身就是第三代掌舵人许明君案之后帝国金融系统一,二代的草根出身,要么隐退,要么出国,要么入狱。三代开始除了一些专业学堂出身的领军人物,几乎全是国立学府金融系,这就为国立学府插足金融领域下了美好的伏笔,当然强制规定国立学府这种机构不得公开插手金融领域,是找的中间机构代持,并且过程招帝国有关部门严格把控。这也是国立学府有迫切进行大规模改建和建设第二校区的底气,同时也是为了使响应大宋帝国英明神武的圣天子赵宇皇帝陛下进行大基建的号召。

有关的中介机构会帮忙招募材料和建筑队伍进行施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