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有一天,黄帝挠着下巴上的龙须,对岐伯说:“岐伯啊,我有个事儿一直想不通,就是那些得热病的人,为啥老是一惊一乍的,还抽搐、发疯呢?这里面有啥科学道理不?”
岐伯一听,心里暗笑,心想这黄帝还真是好学不倦啊。于是,他清了清嗓子,一本正经地回答:“黄帝啊,这事儿其实不难解释。热病嘛,就是体内有热毒,热毒一上来,就容易扰动心神,让人心神不宁,所以就一惊一乍的。再加上热毒影响筋脉,筋脉一抽搐,不就瘈瘲(zhì zòng,中医指痉挛的症状)了嘛。要是再严重点,心神完全被热毒控制了,那不就发疯啦!”
黄帝一听,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啊!那咱们得想办法治治啊!岐伯,你说咋办?”
岐伯微微一笑,说:“这事儿简单,咱们用针灸就行。取脉上的穴位,用第四针(这里指的是长针),赶紧把那些多余的热毒给泻出去。”
黄帝一听,眼睛一亮:“针灸?这听起来挺有意思啊!那你说说,咱扎哪儿呢?”
岐伯摸了摸下巴,思考了一会儿,说:“要是遇到那种癫痫、头发都掉光了的重症患者,咱们就先找心经的穴位。心经嘛,主管心神,心神安定了,癫痫也就好治了。心经的穴位里,有个特别重要的,叫神门穴。这个穴位在手腕横纹的内侧,小指那边的腕屈肌腱的凹陷处。你扎这儿,就能直接作用到心神,让心神安定下来。”
黄帝一听,连连点头:“嗯,神门穴,这名字听着就神!那扎了神门穴,热毒就能排出去啦?”
岐伯摇了摇头,说:“哪儿那么容易啊!热毒要是那么容易排,咱也就不愁啦!要是扎了神门穴还不行,咱就得找肾经的穴位了。为啥呢?因为肾是水脏嘛,水能克火,热毒不就是火嘛!所以,咱得找肾经来帮忙。”
黄帝一听,眼睛又亮了:“哦,我明白了!那肾经的穴位叫啥呢?”
岐伯笑了笑,说:“肾经上有个特别重要的穴位,叫涌泉穴。这个穴位在脚底板,前三分之一和后三分之二的交界处。你想象一下,泉水从脚底涌出来,多清凉啊!扎这个穴位,就能把体内的热毒给引到脚底,然后通过汗液、尿液排出去。”
黄帝一听,乐了:“哈哈,这涌泉穴听起来就像个天然空调啊!夏天热了扎一针,立马就凉快了!”
岐伯也笑了:“没错,涌泉穴就是个天然空调。不过啊,针灸这事儿可不是闹着玩的,得找专业的针灸师来操作。不然,扎错了穴位,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黄帝一听,连忙点头:“对对对,这事儿得慎重。那岐伯啊,你能不能再给我讲讲其他和热病有关的穴位啊?我好多学学。”
岐伯一看黄帝这么好学,心里也高兴,就说:“行啊!那咱就先说说大椎穴吧。大椎穴在脖子后面,第七颈椎棘突下面的凹陷处。这个穴位是督脉上的重要穴位,督脉嘛,就是人体阳气的大总管。扎大椎穴,就能把体内的阳气调动起来,去对抗热毒。”
黄帝一听,眼睛又亮了:“哦,大椎穴听起来就像个阳气的大仓库啊!那扎了这儿,是不是就能增强抵抗力,让身体自己打败热毒啦?”
岐伯点了点头:“没错,大椎穴就是个阳气的大仓库。不过啊,扎大椎穴也得小心,因为这个穴位离脊髓比较近,要是扎深了,可就伤到脊髓了。”
黄帝一听,连忙点头:“对对对,这事儿得小心。那岐伯啊,你再给我讲讲其他和热病有关的穴位吧。”
岐伯摸了摸下巴,思考了一会儿,说:“行吧!那咱再说说曲池穴吧。曲池穴在胳膊肘的外侧,肘横纹头的地方。这个穴位是大肠经的合穴,合穴嘛,就是经络气血汇聚的地方。扎曲池穴,就能把大肠经的气血调动起来,去清热泻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