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人不理我,我可以认为“我被否定了”也可以选择“那我更主动一点”;
? 工作不给力,我可以抱怨也可以反思并学习;
? 家人不理解我,我可以逃避,也可以试着沟通和设界限。
这种自由的基础是:你愿不愿意迈出第一步。
?
三、想交朋友就去交——从“期待回应”转向“主动给予”
阿德勒特别强调:人际关系不是等待来的,而是参与出来的。
1. 先从“给”开始,而不是“索取”
? 想被理解,先理解别人;
? 想要有人支持你,先学会支持别人;
? 想要交朋友,不要等别人主动找你,而是去关注、去倾听、去邀请。
“幸福不是被爱,而是去爱。”——这句话,在阿德勒心理学中得到了行动化的体现。
2. 不被回应,也没有关系
阿德勒指出:你只负责你的课题,不要介入他人的课题。
? 你愿意交朋友,这是你的课题;
? 对方是否回应你,这是对方的课题;
? 不必因对方冷漠就自我否定,也不因对方拒绝而中止行动。
?
四、改变自己,就等于改变世界
这句话乍看很玄,其实逻辑非常严密:
人的主观体验,决定了他所感知的“世界”。
1. 一旦你改变了自己,你对世界的“意义结构”就变了
? 你变得更自信——你看到的世界是“充满机会的”;
? 你变得更积极——你吸引的人也会更愿意靠近你;
? 你更主动行动——你就打破了“没人理我”的预言陷阱。
2. 环境在表面没变,意义却已天差地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