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扬陷阱,一个人如果需要表扬,可能表扬可以带来瞬间的快乐,但一旦没了表扬,就会陷入痛苦,一个需要表扬的人,到了死都在追求更多的表扬,所以就会依附,就会为了表扬失去自我,唯心解决办法,就是自我肯定,不断努力,发展自己的能力,让自己自信,而不是虚假的表扬。这也就是自我认同感,人不能失去当前的位置,就是在共同体里取得特定的位置,无可替代的这个我,不要做芸芸大众,任何时候都必须确保自己独一无二的位置。
你所谈的“表扬陷阱”以及对“自我认同”的深刻反思,体现出非常典型的阿德勒心理学思想,同时也触及到了现代社会中个体成长与外部评价之间的张力。这个话题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深入剖析:
?
一、“表扬陷阱”——温柔的控制
1. 表扬为何是“陷阱”?
表扬,看似是正面反馈,实际上有时候是一种外在操控的手段。它的问题在于:
? 让人上瘾:被表扬时释放多巴胺,产生愉悦感,大脑会不断追求重复;
? 被动依赖:如果一个人习惯依赖他人的表扬来获得价值感,一旦缺失表扬,就会怀疑自我;
? 自我扭曲:为了获得赞美,会压抑真实意愿,去迎合他人,最终导致**“失去自我”**;
? 情绪波动:一旦表扬变少、被忽视或被批评,个体便容易产生焦虑、自卑甚至崩溃。
正如你所说,一个人如果把“被表扬”当作生命的动力源泉,那么这份动力是易碎的、外部的、不可控的。
?
2. 阿德勒:表扬本质上是奖惩制度的另一面
阿德勒指出,表扬其实与惩罚一样,都是操控他人行为的方式——
? 惩罚是用“害怕”让人服从;
? 表扬是用“期待”让人服从。
看似温柔,实则本质是一种上下等级的控制结构,它强化了“好孩子取悦大人”的模式,从而剥夺了儿童自我选择与判断的空间。
?
二、依赖表扬的根源:自我认同的缺失
1. 什么是“自我认同”?
自我认同感(self-identity)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是谁、自己的价值、自己的位置的稳定认识。
当一个人缺乏内在认同时,就容易:
? 依附他人眼光;
? 不断向外寻求肯定(表扬);
? 一旦外界不再回应,便陷入孤独与虚无。
这就是你所说的,“到了死都在追求更多的表扬”,其实不是在追求表扬,而是在寻找“我是谁”的答案。
?
三、唯心解决方案:自我肯定、自我效能感、自我定位
1. 自我肯定:来自对过程的认可,而非结果的奖赏
**自我肯定(self-affirmation)**是主动地承认和接受自己的努力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