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方孝孺调研苏州!

“方大人混迹官场二十多年,从辅佐太上皇,又辅佐曾经的皇太子朱标,还辅佐了皇太孙朱允炆……其经验之丰富,其能力之强,又有几人可比?”

“当初,方大人入朝为官时,太上皇曾与方大人奏对,事后,太上皇认为方大人的学问太深,他不配用之……”

其实,当初方孝孺的名声在外,朱元璋征辟他入朝为官,不过没用太长时间,朱元璋就发现方孝孺此人只会提出问题,而不会解决问题。

整个一愤青。

于是干脆把方孝孺贬到地方,让他十年不可回京。

听着众人的吹捧,方孝孺的脸上始终带着淡淡的笑容,并不出言反驳。

眼见气氛愈发活跃,终于有个姓孙的士绅忍耐不住,开口询问道:“方大人,敢问朝中这次派您前来苏州,到底所为何事啊?”

此言一出,大堂一片寂静,众人的目光齐刷刷的看向方孝孺。

这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

小主,

闻言,方孝孺放下筷子,站起身来,环视四周,表情变得严肃,随即对着众人拱拱手。

“其一乃是清查田亩,让耕者有其田。其二便是推行士绅一体纳粮,从今往后,无论是士籍、农籍、商籍、亦或是戏子、娼妓、走卒、娼奴……凡有田者,均要缴纳田税!”

此言一出,众士绅哗然。

“方大人啊,我等士绅乃是大明脊梁,岂有自废脊梁一说?”

“方大人,您又不是不明白,士绅家里也没有余粮了啊!士绅不仅要修桥搭路,还得处理矛盾纠纷,您现在又让我们交税,这不是把我等逼上绝路吗?”

看着不断哭诉的士绅,方孝孺不为所动,冷冰冰道:“此乃大明国策,诸位,难道你等意欲对抗朝廷吗?”

“摸摸肩膀上,到底有几个脑袋!”

方孝孺做事很古板,也很迂腐,他并没有太多灵活的手段,但是却有自己的坚持,若是自己认定的事情,即便撞的头破血流,诛灭十族,也在所不惜。

好端端的宴席,顿时冷静了下来。

方孝孺冷哼一声,不再理会一脸苦涩的士绅,而是转身走出门。

翌日,方孝孺在知府李程的陪同下,前往织衣坊调研,织衣坊对方孝孺一行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织衣坊扎根纺织业领域三十年,发展成为行业龙头企业的历程。

其中,重点介绍了在纺织科技研发、智慧织布、用人管理等领域的深度探索与丰富经验。

织衣坊掌柜自豪的指着墙上的横幅,说道:“方大人,您瞧,这是喜迎新陛下,织布再出发……这表明了我们对朝廷的一片拳拳之心啊!”

“还有这个口号~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在确保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加快织布进度。在朝廷和政府的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再创新辉煌!”

“好!”

知府李程很欣慰,看着车间内的工匠身着统一服装,到处挂满了励志条幅,还有什么学习贯彻新皇帝对于织布行业的指导精神……

不由的竖起一根大拇指。

方孝孺微微皱眉,这一切看起来太正常了,正常的都有些反常了。

尤其是这些条幅,看起来是那么的扎眼。如果空喊口号有用的话,那还需要大家努力干活吗?

方孝孺压下心中的疑虑,在接下来的座谈会上,方孝孺对于织衣坊的工作表示肯定。

掌柜的立马站起身,汇报了织衣坊在推进高标准织布方面的的经验与建议,针对行业痛点,掌柜的提出强化制度创新、推动技术标准升级等建议,助力织衣行业迈向新台阶。

“你意思是,如今织衣坊每年的效益很不错?”

“不瞒大人,这个织衣坊每年能创造三万两的收益。就连江南织造局每年向宫里进献,也得用咱苏州产的布匹呢。”

“像这样的织衣坊,苏州有多少个?”

“约有百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