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摆了摆手,道:“无需惊慌。陛下想亲自考察你的才学和品行。你今日对答如流,见解独到,陛下会重用你的。”
“为国效力,当尽全力,勿要有一丝自私。”
“是!”
与此同时,靖江王朱守谦做的错事已经查清了,他仗着自己的身份,勾结苏州的士绅,通过各种非法手段积累财富,兼并田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最重要的是,他竟然还往官府塞自己的亲戚,担任官位。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朱权一连抓了十几个官员,可笑的是,这些官员并不认为自己有什么错,卖官鬻爵,这不是很寻常的事情吗?
哪朝哪代没有呢?
朱权勃然大怒,这样的行径,简直是公然挑衅朝廷的权威。
若不严惩朱守谦,不仅无法向苏州的百姓交代,更无法树立朝廷的威严,新政也必将成为一纸空文。
按照大明律,朱守谦必然要被剥夺爵位,没收家财,贬到边疆,服十年的劳役。
可这个时候,湘王朱柏到了苏州,他一身衣服十分凌乱,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显然是赶来时拼尽了力气。
朱柏一见到朱权,便立刻拱手行礼,唤道:“拜见陛下!”
“皇兄?!”
朱权皱着眉,眼神中闪过一丝疑惑,询问道:“皇兄,你不在自己的封地好好待着,来苏州做什么事?”
“陛下啊,我听说您抓了靖江王,并且还打算将他抄家流放。我这次来,是特意为他求情的,您还是要放他一条生路。”
朱权板着脸,不为所动。
朱权虽然与湘王朱柏并不熟悉,但是也知道他的名气很大。
朱柏乃是朱元璋的第十二子,封于荆楚。文武兼备,尤善弓马。曾经平叛封地内的土司,没有杀害一人,被百姓称颂。
而他被世人所熟知的,就是在朱允炆削藩时,他因为不愿屈服,直接在王府自焚而亡。当朱棣得知这个消息后,终于下定了起兵的决心。
“他朱守谦犯下滔天大罪,视朝廷律法如无物,公然与新政作对,其罪当诛,我岂能饶了他?”
朱柏深叹一口气,他深知朱权此刻正在气头上。
犹豫片刻,又道:“陛下,如今新政已经推行的差不多了,您已经达到了目的。如今若是杀了朱守谦,只怕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朱守谦身为靖江王,各地勋贵与他多有往来。如果贸然将他诛杀,那些勋贵们必定会人人自危,担心自己成为下一个被惩处的对象。”
“到那时,他们很可能会联合起来,共同对抗朝廷,陛下啊,你难道看不到这些危害吗?目前他是杀不得的啊!”
朱权勃然大怒,骂道:“皇兄,你知道他做了多少恶吗?”
“那些勋贵们若是心中无鬼,行事光明磊落,又何必害怕?律法面前,人人平等,岂容他朱守谦这样的败类逍遥法外?”
朱柏见朱权如此坚决,心中不由得有些着急,但也只能尽量放缓语气,耐心地劝解道:“陛下,臣明白您的良苦用心,也打心底里支持新政的推行。可是,杀了朱守谦,很有可能会激起勋贵的反抗之心。”
“当初,父皇杀胡惟庸、李善长之时,声势闹得多么浩大?三万多官员受到株连啊,您才刚刚登基,若是局势一旦失控,又该如何挽回呢?”
朱柏说的话,确实是肺腑之言。
朱权深呼一口气,沉默了下来,朱柏见状,又从怀中掏出了几封信,说道:“这是各地藩王让我送来的,他们都很关心你……勿要冲动。”
说罢,朱柏小心翼翼的离开了房间。
朱权愈发的烦躁,打开了信件,只看了几眼,便明白了藩王们的意思,也都是劝朱权不要意气用事。
大明的藩王们,按照朱元璋的要求,娶的都是勋贵之女,这也是给功臣们一个交代。
现在,朱权要对勋贵下手,他们自然有莫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