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开听了杨文的话,微微点头:“文哥,你的建议很有道理。这样吧,你再去联系一些行业内的专家,针对这两个项目做一个风险评估报告。我们要在充分了解风险的情况下再做决策。”
“好的,杨总。我这就去办。”杨文说完便转身离开。
杨开看着杨文离去的背影,又低头看了看桌上的文件。他知道,这是公司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他必须谨慎对待,每一个决策都将影响公司的未来走向。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医药领域,他要带领公司走向成功,就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机会,也不能轻视任何一个潜在的风险。
杨文离开杨开的办公室后,立刻着手联系医药专家和资产评估师。他深知这是决策前至关重要的一步,每一个细节都不容有失。
杨文首先联系的是在医药研发领域颇具声望的李华博士。李华博士在心血管疾病药物研究方面有着多年的经验,他的见解对于评估康源公司的新药项目有着关键的意义。
在一间安静的会议室里,杨文、林晓、张峰和赵强与李华博士相对而坐。
杨文诚恳地说:“李博士,您也知道我们正在考虑投资康源医药研发有限公司的一款心血管疾病新药项目,他们目前已经进入临床二期试验,前期结果很理想,但我们想请您从专业的角度评估一下这个项目后续可能面临的风险。”
李华博士推了推眼镜,仔细看了看杨文递过来的资料,沉思片刻后说:“从目前的资料来看,这款药物的研发方向是很有前景的。不过,进入临床三期试验后,样本量会大幅增加,可能会出现一些在前期试验中未发现的不良反应。而且,审批流程也存在不确定性,比如药品的生产标准是否能符合监管部门的严格要求。另外,市场竞争也很激烈,虽然他们声称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小,但其他竞争对手也可能在同期推出类似的产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林晓问道:“李博士,那从您的经验来看,这种情况下,他们成功推向市场的概率大概有多少呢?”
李华博士皱了皱眉头说:“如果他们的研发团队足够专业,资金能够持续保障,我觉得成功推向市场的概率大概在60%左右。但这只是一个大致的估计,实际情况可能会因为各种不可预见的因素而发生变化。”
接着,杨文又联系了一位资深的资产评估师王强先生,来评估仁爱医院的价值以及收购后重新运营所需的成本和潜在收益。
在仁爱医院的院长办公室里,王强先生一边查看医院的各种设施,一边对杨文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仁爱医院的固定资产由于设备老化,价值大打折扣。但是它的地理位置确实是一个优势,如果重新运营起来,这里的医疗服务需求还是比较可观的。”
张峰问:“王强先生,那您觉得我们在收购时,以多少价格比较合适呢?”
王强先生在笔记本上计算了一下说:“考虑到设备更新需要八百万,人员引进需要两百万,再加上医院目前的债务和其他潜在成本,我认为收购价格应该控制在一千五百万以内比较合适。如果超过这个价格,风险就会比较大。”
赵强接着问:“那您觉得按照我们的计划重新运营后,多久能够实现盈利呢?”
王强先生回答道:“如果一切顺利,按照你们的运营计划,在设备更新和人员引进后的半年到一年开始盈利是比较合理的预期。但这也取决于市场的接受程度和医院的管理水平。”
杨文将这些医药专家和资产评估师的意见都详细记录下来,他知道这些信息将成为杨开做出最终决策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