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轻轻拂过古老城墙的时候,孙安平已经策马立于城门外,目光炯炯地注视着前方。只见一列身着铠甲的士兵整齐划一地站立,队伍最前方,是他的堂兄孙安威,一位英姿勃发的将领,正满怀敬意地等待着他的到来。
“末将孙安威,见过少将军!”孙安威的声音洪亮有力,每一个字都透露出对少将军的尊敬与忠诚。他躬身行礼,眼神中闪烁着期待与激动,更有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一切已安排妥当,早食已备齐,少将军,请进城!”
孙安平嘴角勾起一抹温暖的笑意,他轻轻勒紧缰绳,缓缓下马,几步并作一步上前,双手扶起堂兄,“兄长,这段时间你辛苦了!看你容光焕发,想必是城中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他的语气中充满了对堂兄能力的信任与赞赏。
孙安威被扶起后,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多亏大将军英明指导,城中百姓安居乐业,军备充足,士气高昂。为兄只是尽了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大将军决策的钦佩。
两人相视一笑,那份默契与亲厚无需多言。孙安平低声问道:“兄长,我这一路上虽未遇波折,但心中始终挂念着先锋营的情况。父亲可有书信?兄长可知先锋营近况?”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先锋营的担忧。
孙安威轻笑点头,眼中满满笑意:“为兄就知道平弟你要问这个,放心,叔父和宋将军在黄河边一战大捷!”
孙安平如愿以偿地获取了所需情报,又静心聆听威堂兄将霍邑之战的点点滴滴细细道来。兄弟俩沉浸在交谈之中,全然不顾各自手下忙得团团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就连碧云与夏柳,带领着众人亦是不得空闲。她们竭力制备更多的金疮药,毕竟黄河岸边与宋大将军的那一役,库存怕是已所剩无几。为了更多士兵的安危,她们决定在霍邑逗留的这几日里,将能搜集到的药材悉数制成药品,以备不时之需。
次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满大地时,孙安平已经率领着队伍准备离开霍邑城。
而孙大将军却没有孙安平和孙安威以为的那样顺利。
宋大将军兵败后,确实如众人所料,带着残部逃回了河东驻地,凭借着坚固的城池,摆出一副死守到底的姿态。面对这座固若金汤的城池,孙相文眉头紧锁,他深知强攻并非上策,不仅会消耗大量兵力,还可能久攻不下,延误战机。
于是,孙相文做出了一个大胆而冒险的决定——分兵。他留下一部分精兵强将,由经验丰富的李沛章统率,继续围住宋大将军,以防其趁机突围。而他自己则亲自率领余下的大部人马,毅然决然地渡过波涛汹涌的黄河,向着长安的方向挺进。
“沛章,你务必要竭尽全力拖住宋大将军至少三天,万不可让他轻易返回长安。否则,我们的前锋军将会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中,被包了饺子,后果不堪设想。
我把精锐留一半给你,同时粮草也给你留足十天的,你需精打细算,合理安排。另外,关于安平率领的后军,我已经派快马前去催促,让他务必以最快的速度调派出一队精兵强将,先行前来接应你。你们双方务必紧密配合,确保万无一失……如果宋大将军往别的方向突围,你不用管,只需死死咬住他的主力,不可让其有丝毫喘息之机。”
这一安排无疑充满了风险。尽管在之前的战斗中,宋大将军的人马虽然在黄河边一战中折损了一万多名士兵,但整体上仍然比孙家军的多出数万人。然而,此刻的分兵之举,无疑削弱了孙家军的力量,使得他们在面对可能的敌人时,更加捉襟见肘。
孙相文深知这一决定的冒险性,但他更清楚,此刻的局势容不得半点犹豫和拖延。他必须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为最终的胜利争取更多的筹码。
因此,即便心中充满了忐忑与不安,他仍然坚定地执行了这一计划,一边大军南下,另外又派人催促大儿子孙安平加快行程,以保李沛章这支人兵的安全。
“报……报大将军,孙家军大队已过黄河,留一队精锐围而不攻。”宋大将军听着报信兵的急报,仔细研究起桌上的舆图,手指轻点舆图上的一个点,脑子飞快的计算军中的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