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讨论分析

李夫子阅历深厚,积累颇深,他对时事策论有着独到见解。

林向安跟着李夫子学习多年,是能够感受出来的。

于是便主动提起了此次科考的题目。

总是要分析的,还不如就找个自己信任的人来讨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夫子先是梳理了策论题目的出题方向,谈了自己的思路,同时结合朝廷近年施政方针,分析其中的深意。

例如,这次乡试中的“猫鼠之争”,恰好与当下朝廷整肃吏治、提高监察效率的方向一致。

考官显然是想借此考察考生们对官场弊端的认知,以及如何在不破坏原有体系的前提下,提高行政效能。

“此番策论,若仅停留在书本知识层面,恐怕难以打动主考官。”李竹修缓缓说道,“真正的关键在于如何结合当下局势,提出既符合儒家纲常,又切实可行的施政之策。”

林向安沉思片刻,点头道。

“确实如此。今年的题目看似平常,实则暗藏深意。尤其是猫鼠之争,隐含着制度问题,若仅仅停留在监察体系的扩充,而未能深入探讨如何真正发挥监察作用,恐怕难以突围。”

杨辉听得入神,若有所思地道:“那这次的策论是否意味着,朝廷接下来可能会在监察体系上有所调整?”

李竹修轻笑道:“未必会立刻调整,但至少可以看出,朝廷已将此事列入考察范围。无论是监察官员的选拔标准,还是如何避免‘猫鼠同眠’的情况,都是当前政务的核心问题。考生们的答卷,或许会成为官员们参考的依据。”

所有的考题都有它的目的,不会是表面直白的问题。

但凡出出来的题目,与政治挂钩,总是不会错的。

段昊初对此深感兴趣,忍不住问道:“若从实务角度出发,你们认为这次考试中,哪类答案更容易被考官青睐?”

孙文石闻言,思索片刻道:“恐怕要兼顾理论与实践。既不能脱离经典,只谈理想制度,又要结合当下现实,提出防止监察官员与贪腐官吏勾结的可行之策。”

几人纷纷点头赞同,随后对此展开了激烈讨论,各自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见解。

无论结果如何,他们都不能停下学习的脚步。

这一下午的讨论,不仅对考试的核心要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能对自己的答卷有了更冷静的评估。

至于最终能否得偿所愿,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李竹修见众人思虑颇深,便做东请他们吃饭。

席间推杯换盏,气氛渐渐轻松下来。

作为年长的前辈,他也时不时点拨几句,为几人做好心理建设。

“等待放榜的过程,往往是最折磨人的。”李竹修微笑着说道,“越是临近,越容易焦虑。但焦急无益,不如趁这段时间放松身心,多出去走走,看看山川风景。待心绪平稳,再静下心来读书。”

无论考中,还是落榜,这都不是终点,只是一个过程,还是要继续读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