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涂山还是母系氏国,尊涂山氏女为首领。
禹为了有利于联合治水,遂与“涂山氏女合昏(婚)于台桑之野”,涂山氏女即以“来宾为王”。
禹取了涂山氏的女娇,成为涂山氏的部落首领。
通过联姻,禹得以获得涂山氏族的支持。
瞧,这里是禹为了治水的伟业,不得不屈从,“夫从妇居”。
但治水工作很忙,禹婚后第四天就出去了,后来还有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道德美称。
因女娇对丈夫思念深切,诞生了有史可稽的第一首情诗《候人歌》。
整部作品只有四个字,"候人兮猗"。
兮、猗二字还是语气助词,相当于"啊"和"呀",仅剩下的两个实词直白地道出了歌者心中的所思所想:等你。
甚至之后还有涂山望夫石的传说。
可也不好说,当时大禹到底是治水工作真忙,还是入赘的婚姻过的不舒坦而故意不入。
毕竟女娇在传说中,仪容秀美,生性娴雅,是当地有名的美女,女娇这个名字不是乱起的。
就连古代圣人都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不太可能真的多次路过而不进去,完全可以吃了上顿,再吃下顿。
洗白白的小娇妻(羞涩):郎君治水辛苦了,是先吃饭,还是先吃我?
当然还有第三个可能,担心害怕。
禹的父亲鲧被尧帝封于崇,为伯爵,曾被尧帝、舜帝派去治理水患,但一直都没有成功。
而禹是接替父亲鲧的职责而治水。
他心里可能顾忌自己会因私废公,也有点害怕自己会重蹈父亲的覆辙,这里很可能涉及到政治斗争。
同时,因为禹是入赘的,生子当归于母族涂山氏。
但禹不太甘心。
禹有野心(或者说雄心?),想自己登上帝位,做“始皇帝”。
儿子要是归了母族,这天下还怎么传得下去呢?
在爱情和天下之间,禹只能毅然决然地选择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