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倚敌自重

“等他们赴宴时,末将暗中在酒中加了蒙汗药。喝了酒,他们自然就昏睡过去。末将就对外说,太子和子初喝醉了,让他们睡一会。而待他们沉醉于梦乡,浑然不觉之时,末将迅速而隐秘地行动起来。”

“首先,末将从子初口袋里找到他的印章,然后模仿子初的笔迹和语气,给天上王写了一封信,另外还加盖了子初的印章。接着,末将派遣使者将信件连夜容给天上王,约定他们当夜带兵到月亮山,好合兵一处,商讨合作大计。等使者走后,末将暗中调兵遣将,悄无声息地封锁了月亮山,那里有一条隐秘的暗河。果然,天上王他们接到信件,如约而至,毫无防备。而末将则果断掘开暗河。刹那间,那汹涌澎湃的河水犹如脱缰的野马,奔腾而下,带着不可阻挡的力量,朝着天上王的人马冲去,许多敌兵就这样被吞噬在了那无尽的洪流之中,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水淹七军的大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场大水虽然没有淹没敌人全部的人马,但也消灭了对方不少的有生力量,最重要的是激怒了敌人。他们以为是太子背弃了盟约,不讲信义,于是愤怒之下转而将矛头指向太子和子初。他们先斩杀了随军的子丑,并将人头送到大营。随后他们准备对我方大营发起猛烈的围攻。”

“待到太子与子初从沉睡中醒来,末将又给他们巧妙地编织了一个谎言。”

楚王问道:“本王也正要问你,你是如何不让太子和子初怀疑你地?”

柳公公说道:“末将告知他们,天上王他们表面上和这边达成盟约,实际上他们暗地里兵不打算遵守盟约,他们企图趁夜偷营劫寨,但已被末将机智地化解了攻势。他们最初有些将信将疑,但等他们见到了子丑的人头后,便再次对末将所言深信不疑。”

“他们就真地误以为是敌人违背了先前的盟约,于是,原本并肩作战的盟友,瞬间转变为势不两立的仇敌,双方展开了异常激烈的相互攻伐。

新王后问道:“柳公公,你快说说,那战斗进展如何 ?”

柳公公叹了一口气,说道:“这边人马毕竟不多,哪里是对方的对手?不过幸好有月亮山,大军据险而守,也没有吃多少亏。然而,就在双方争斗僵持不休之时,我方的各路援兵纷纷赶到。敌人见势不妙,只得匆匆撤围而去,于是末将就提议趁势发起反攻,将对方彻底消灭,赶出楚国,可是就在这时……”

柳公公说到这里,忽然停顿了下来。楚王疑惑地问道:“柳爱卿怎么不继续说了?后来发生了什么?”

柳公公叹了一口气,说道:“可是这次,太子和子初却没有采纳末将的建议,出人意料地按兵不动,没有去乘胜追击。”

新王后问道:“为什么,难道他们开始怀疑你了?”

柳公公说道:“回娘娘的话,您说的正是。末将最初也纳闷,以为他们是有别的考虑,可是很快,末将就察觉到他们是开始有疑心了。”

楚王问道:“莫非你是哪里有疏忽,被他们察觉了?”

柳公公摇摇头,说道:“末将好好想了想,发现问题不是出在自己的身上,而有可能是天上王他们起了疑心,派人和太子与子初联系。末将经过仔细观察,果然发现军营里有神秘人物出现,对方虽然穿的是楚军服装,可是他的模样分明就是草原上的人。末将有理由怀疑他们双方又搭上了线。末将眼见着就要败露,于是就带了一支人马假意巡逻,就这样回到城里,向大王和娘娘及时禀告。这就是事情的整个经过,下一步怎么办?末将请大王和娘娘下令。”

楚王听罢,低头想了想,然后又抬头,目光如炬地凝视着柳公公,开口说道:“依柳爱卿之见,本王若派人前去招太子与子初入城,他们是否会听本王的诏令?”

柳公公神色凝重,眉头紧锁,沉吟片刻后才答道:“回大王的话,您既然这么问了,末将就斗胆说一句,太子和子初他们恐怕不会应诏而来。”

楚王问道:“为什么?难道他们做贼心虚?”

柳公公点头说道:“回大王的话,他们做贼心虚,那是肯定的。他们既然已经开始怀疑末将,自然就成了惊弓之鸟,加上他们与天上王打了几场,即使要修复关系,也不是一时半时的事情,但谋反这事,开弓就没有回头箭,他们一定会小心翼翼,破釜沉舟。”

新王后说道:“大王,柳公公说得对,他们此时肯定不会应诏入城,觐见大王。”

柳公公附和道:“娘娘说的是,在城外,他们尚能凭借兵力优势,与大王周旋,到了关键时刻,还可以和大王分庭抗礼。可是他们一旦入城,特别是知道末将骗了他们,他们定会心生疑虑,担心当面对质,暴露阴谋。届时,他们或许会狗急跳墙,孤注一掷,做出对大王不利之事,如果真地这样,大王和娘娘可就危险了。”

楚王眼神坚定,语气果决地问道:“若是一道诏令不行,那本王就连下三道诏令,依柳爱卿来看,他们是否会乖乖地就范呢?”

一旁的新王后听了,连忙摇头,神色忧虑地劝道:“大王,他们既然已经存心反对你,如今又手握重兵,又岂会在乎您的三道诏令?他们怕是早已做好了破釜沉舟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