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风土人情

大汉兵王 老周不庄 1354 字 1个月前

一夜北风呼啸,帐篷里冷得像冰窖。

赵延年有些好奇。

他在草原上生活了三年,也没感觉到有多冷。这次出塞,竟然感觉到了寒意。虽然还没到寒冷刺骨的地步,却也远不如从前。

按理说,他既没有疏于练武,也没有好色,不应该突然之间怕冷。

只能说是这次在长安待的时间有点久,他不知不觉的适应了长安的气候,不再习惯草原了。

说是时间久,其实也就一个多月。

人果然还是太容易堕落了。

桀龙、仆朋还能回到草原上生活吗?恐怕很难。

朝廷选择春天出兵,可能也有汉军不能适应草原上严寒的原因。

隔着一道长城,塞内塞外的温度都要差几度,即使汉军主力来自于边关六郡,也不如草原上的匈奴人耐寒忍饥,更别说来自中原甚至是江南的将士了。

问题是,天子会知道这些问题吗?他真会考虑到这些问题吗?

赵延年不敢轻易做出判断。

草原上天黑得早,亮得晚,等太阳升起,已经是卯时末刻。

段仲还在帐篷里,随从们忙着生火,有人去山坡上找水,有人直接去水坑里取水,也不管匈奴人有没有饮马了。冻了一夜,精疲力尽,顾不上那么多了。

远处的匈奴人早就起来了,正在练习骑射,活动身体,仿佛一点也不怕冷似的。

相比之下,汉朝使者团就有些狼狈了,一个个冻得半死,就剩一口气似的。

赵延年看在眼里,也没说什么。

这也怨不得这些人,第一次到草原上来,没直接冻死就算身体素质还不错。

说起来,他要负主要责任。

这个使者团中,有草原生活经验的可能就他一个,本应负起提醒他们多做准备的责任。但他一来习惯了,二来有王君曼准备的防寒衣物,自己根本没过问,也没想起来关心其他人,结果就悲剧了。

带着自责,赵延年从行李中找出一件厚厚的羊皮袄,亲自送到了段仲的帐篷里。

段仲正抱着被子瑟瑟发抖,脸色苍白。

看到赵延年,和赵延年手中的皮袄,他有些不好意思,本想婉拒,想了想,还是接了过去。

“多谢中郎。”

赵延年转身出了帐,帮忙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