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二十五)

1. 麻子仁:前面说了,它是润肠通便的高手。它里面含有的油脂啊,就像给肠道涂了一层润滑油,让大便能够顺利地滑出来。

2. 芍药:这个温柔的小姐姐啊,不仅能止痛养血,还能帮你缓解因为便秘而引起的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

3. 枳实:这个小战士啊,它可是个行气的高手。它能推动肠道里的气体和废物一起往前走,防止它们在肠道里滞留太久。

4. 大黄:这个通便神器啊,它可是有点个性的。它里面的成分能刺激肠道蠕动,加快排便速度。但是啊,用多了可能会拉肚子哦,所以得适量。

5. 厚朴:这个温暖的大哥哥啊,它能帮你缓解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它里面的成分能放松肠道平滑肌,让肠道变得更加宽敞舒适。

6. 杏仁:这个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的好帮手啊,它里面的油脂和纤维素也能帮助肠道排便。而且啊,它还能让你的皮肤变得更加光滑细腻哦。

小弟子听完之后,连连点头,说:“师父啊,您真是太厉害了!这麻子仁丸不仅能治便秘,还能有这么多好处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张仲景仙师笑了笑说:“那当然啦。中医啊,讲究的就是个整体调理。你看这些药材啊,它们各自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点,但是组合在一起呢,就能发挥出更大的威力来。所以啊,学中医啊,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哦。”

有一天,小弟子一脸懵懂地跑来问:“师父啊,我这心里头有个大大的问号,就想问问您,要是有人得了太阳病两天了,发了汗还是不见好,反而烧得跟蒸笼里的馒头似的,热腾腾的,这该怎么办呢?有没有什么神奇的方子能救救急啊?”

张仲景仙师一听,嘿,这小子还挺会形容,蒸笼里的馒头,这比喻也是绝了!不过咱们可是正经八百的中医传承者,得拿出点真本事来。于是,他故作高深地说:“哦?太阳病二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此乃阳明之证也!要解此症,非调胃承气汤莫属矣!”

小弟子一听,眼睛立马亮了起来,仿佛看到了救星一般:“调胃承气汤?听起来好高大上的样子,师父快给我讲讲这方子是怎么来的,又该怎么用?”

张仲景仙师捋了捋长胡子,开始娓娓道来:“调胃承气汤啊,那可是老祖宗留给咱们的宝贝。方子简单,就三味药:炙甘草、芒硝、大黄。不过,简单归简单,这药效可一点都不含糊。”

“先说这炙甘草吧,它可是个多面手,既能补脾益气,又能缓急止痛,还能调和诸药。在这里呢,它就像是个和事佬,帮大家伙儿把关系捋顺了,让药性能够更加和谐地发挥作用。不过,咱们得注意,这里的炙甘草可是炙过的,炙过之后呢,它的药性就更温和了,不会像生甘草那么冲。”

“再来说说这芒硝,嘿,这家伙可厉害了,它可是个清热泻火的高手,能把体内的热毒给一股脑儿地赶出去。而且啊,它还有个特别的本领,就是能软化硬结,你要是便秘啥的,用上它,保证畅通无阻。不过呢,这芒硝可不能久煮,得最后放,不然药效就跑了。”

“最后就是大黄了,这家伙可是个猛将,攻下积滞、泻火解毒那是它的拿手好戏。不过呢,咱们用在这里的大黄可是经过酒洗的,酒洗之后呢,它的药性就更加活泼了,能更好地发挥泻下的作用。而且啊,这大黄跟炙甘草、芒硝搭配起来,那效果更是杠杠的,简直就是清热泻火、调理肠胃的黄金搭档。”

“至于这制配方法嘛,也挺简单的。咱们先把炙甘草和大黄放到锅里,加上三升水(换算成现代计量,大约就是六瓶矿泉水的量),然后开火煮。煮到水剩下一升的时候(也就是大约两瓶矿泉水的量),就把药渣捞出来,把芒硝加进去。这时候呢,火得调小点儿,微火就行,让芒硝慢慢融化,再煮个一两沸,就好啦。记住啊,这汤药得趁热喝,一口气喝完,这样才能更好地调理胃气。”

小弟子听得那叫一个津津有味,眼睛里闪烁着求知的光芒:“师父啊,您这一番讲解,可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啊!不过呢,我还是有个疑问,这方子里的药材用量是多少啊?还有啊,这些药材到底是怎么发挥作用的呢?”

张仲景仙师一听,这小子还真是打破砂锅问到底啊!不过呢,既然是师父,那就得耐心解答。于是张仲景仙师便说:“这方子里的药材用量啊,炙甘草是二两(换算成现代计量,就是10克),芒硝是半斤(换算成现代计量,就是25克),大黄是四两(换算成现代计量,就是20克)。至于它们是怎么发挥作用的嘛,那就得说说中医的理论了。”

“中医啊,讲究的是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相克。你看这太阳病,本来是表证,应该发汗解表才对。但要是发汗发过了头,或者发汗不得法,那热邪就可能趁机往里走,走到阳明经去了。阳明经啊,那可是多气多血的经络,热邪一到那里,就像鱼儿得水一样,开始兴风作浪了。所以啊,这时候咱们就得用调胃承气汤来清热泻火、调理肠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