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方子里的炙甘草呢,就像是个温柔的母亲,用它的甘味来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大黄呢,就像是个勇猛的战士,用它的苦味和寒性来攻下积滞、泻火解毒。芒硝呢,就像是个灵活的助手,用它的咸味和寒性来清热泻火、软化硬结。它们三个搭配起来啊,就像是一个完美的团队,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共同把体内的热邪给赶出去。”
“而且啊,这调胃承气汤还有个特别的好处,就是它能调理肠胃。你看现在的人啊,生活节奏快、压力大,饮食又不规律,肠胃问题那是层出不穷啊。用上这调胃承气汤呢,就能让肠胃变得通顺起来,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
小弟子屁颠屁颠地跑过来,一脸求知若渴的模样,问道:“师父啊,我这心里头有个大大的疑问,就像那猫爪子挠心似的,不问出来我今晚怕是连饭都吃不下去了。您说说,伤寒吐了之后,肚子胀得跟个皮球似的,这时候该咋整呢?有没有什么灵丹妙药能救急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张仲景仙师一看这小家伙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就笑着捋了捋胡子,慢悠悠地说:“哎呀,你这问题问得好!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便是也。这调胃承气汤啊,那可是咱们中医界的‘消胀神器’,专治各种不服!”
小弟子一听,眼睛立马亮了起来,仿佛看到了救星一般,连忙追问:“师父,那这调胃承气汤到底是怎么个做法?材料都有哪些?比例咋配?快给我细细道来!”
张仲景仙师清了清嗓子,开始娓娓道来:“这调胃承气汤啊,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也不难。材料就三样:甘草、芒硝、大黄。比例嘛,按照古法,甘草二两(咱们现在为了方便,一两就当5克来算,那就是10克甘草啦),芒硝半斤(换算成现代计量,那就是25克),大黄四两(也就是20克)。怎么样,这配料听起来是不是很豪华?”
小弟子一听,嘴巴张得老大,都能塞进去一个鸡蛋了:“师父,这么多芒硝,不会把人吃成‘盐罐子’吧?”
我哈哈一笑,拍了拍他的脑袋:“傻小子,这芒硝啊,可不是咱们做饭用的盐。它可是中药里的‘清道夫’,能清热泻火,润燥软坚。对于你这肚子胀得跟孕妇似的症状,芒硝可是功不可没啊!不过呢,用量虽大,但咱们这可是遵医嘱,别担心,保证让你药到病除!”
小弟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问道:“那甘草和大黄呢?它们又起啥作用?”
张仲景仙师继续讲解:“甘草啊,可是中药里的‘和事佬’,能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在这调胃承气汤里,它就像是那温柔的妈妈,既能安抚大黄的烈性,又能帮芒硝更好地发挥作用。至于大黄嘛,那可是中药里的‘猛将’,能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对于你这肚子里的积食和胀气,大黄就像是一把利剑,直插病灶,斩草除根!”
小弟子听得目瞪口呆,连连点头:“师父,您这说得也太生动形象了吧!那我赶紧记下来,以后也好给别人显摆显摆。”
张仲景仙师笑了笑,接着说道:“别急,还没完呢。这调胃承气汤的做法,也是很有讲究的。咱们先把甘草和大黄这两味药,用水三升(换算成现代计量,大约就是六斤水啦)煮。注意啊,这火候得掌握好,先用大火烧开,再用小火慢慢炖煮,直到煮剩下一升药液为止。这时候,把药渣过滤掉,再把芒硝加进去。芒硝这家伙可不耐煮,一加进去就得赶紧用微火再煮个一两沸,赶紧关火,不然药效就跑了。”
小弟子听得津津有味,还不忘插嘴问道:“师父,那这一锅药汤,得咋喝啊?是一次性喝完,还是分几次喝?”
张仲景仙师摸了摸下巴,一本正经地说:“这调胃承气汤啊,得温顿服之。也就是说,等药汤稍微凉一点,不那么烫嘴了,就一口气全喝下去。这样药效才能发挥得最好。当然了,喝之前最好先深吸一口气,做好心理准备,毕竟这药味道可不咋地。”
小弟子一听,脸色都变了:“师父,这……这药不会很苦吧?”
张仲景仙师嘿嘿一笑:“苦是肯定的啦,但良药苦口嘛。你想想,这药喝下去,肚子里的胀气立马就消了,多值啊!再说了,你要是实在喝不下去,为师可以给你准备点蜜饯甜枣啥的,喝完药赶紧含一颗,压压苦味。”
小弟子一听有甜枣吃,眼睛又亮了起来:“嘿嘿,师父您真是体贴入微啊!那我这就去准备药材,今晚就开煮这调胃承气汤!”
张仲景仙师看着他兴冲冲的背影,忍不住摇了摇头,心中暗笑:“这小子,还真是容易满足啊。不过话说回来,这调胃承气汤啊,还真是治疗伤寒吐后腹胀满的良药。只要药材配比得当,火候掌握得好,喝下去保证让你药到病除,肚子立马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