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寂这一箭偏了方向,射落突厥军的军旗。

突厥可汗以为这一箭是冲他来的,不由自主勒马喊了一句撤。

军旗一倒,是撤退还是撤兵,没人管顾。

大兵团作战的弊端便是人太多,前方的军令尚未及时传达全军,阵前有人慌乱撤退,后方所有人只会跑得更快。

城上的大魏军仍保持着防守御敌的姿势,对突厥军的溃散表露出惊奇,但都没有掉以轻心。

卿言望着城楼,所在的战车被人推着后退,往后撤是乱军,她极有可能在撤退途中被人乱刀砍杀。

此刻便是救她的最佳时机,容寂武功高强的暗探借助钩爪从城墙上飞身跃下,试图在乱军中抢夺回她。

然而另有一道身影原藏在突厥军中,如同鬼魅在容寂暗探来救卿言之前,斩断绑束卿言手脚的麻绳,在混乱中把她带走。

卿言太熟悉这人抓她的力道,容寂能威胁突厥军退兵,可是威胁不到他舅舅啊!

其实容寂想要皇位,不会开城门,在他心里她不是第一位,她并不会怪他。

就像他对她还有隐瞒,从他舅舅口中她才得知他那些阴暗的过往经历,她也并不会改变对他的看法。

容寂付出了多少才能有今天,他现在最应该做的是派兵驱赶突厥军,自己稳坐上京城,用手里的权势立即逼魏明帝退位。

“言儿被带走了。”突厥退兵,桓晏刚松了一口气,卿言还没得救又被抓走,他的心又提起。

亲眼见到容寂与突厥可汗交涉,再三箭扰乱突厥军心,时至今日桓晏是认可容寂的。

从刚听到皇帝将容寂身世昭告天下的震惊,到容寂率援军平定王、卢士族叛乱,再到威胁逼退突厥大军,桓晏岂会不明白容寂绝对有实力继承大统。

肃王已死,太子篡位失败,等将突厥大军赶出大魏,战事平息,谁会成为新的太子一目了然。

桓晏不自觉把救回卿言的希望寄托在容寂的身上,容寂作为主帅,能在敌军的威胁之下保全言儿的性命,还能有办法逼退敌军,不是一般人能做到。

试想一下被威胁的是他,桓晏确实做不到比容寂更好。

容寂不作迟疑,给桓晏留了一句话,等同于军令,“加强防卫,城中再起内乱,无论何人立即格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