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统一提上日程

杀不能杀,那打呢?

我八旗——慈禧对八旗也没什么信心,但新军还是可以的,恒奇那奴才办的陕甘新军就挺威风,上次在北京联俄抗汉的时候,打的有模有样。那时候他才三千人马,回来后就让他练了三万兵,怎么都能打上一场了。

结果奕?也好,李鸿章也罢,都没信心。说什么大汉有这样的新军三百万,而且装备、训练更好。

时代变了,工业化的战争,已经不是农业国能想象的了。一战之前,没有一个国家会想到一场战争要花费500亿美元这样的军费,要是真的能想得到,恐怕下达开战命令的时候,会谨慎的多。一战中,英国、德国军费都超过300亿美元,法国、奥匈和连军队都没有全部运到欧洲的美国也花了200多亿美元。

战后其他国家都只记得法国人找德国要1000多亿马克的赔款太苛刻,德国根本还不起,却没人想过,法国人真的花了这么多军费。这笔钱都是靠借债撑着,英国人还到2014年,整整还了100年,才最终还清。

满朝除了几个年轻旗人权贵叫嚣不怕死之外,能办事的大臣全说不能打。李鸿章的淮军不能打,左宗棠——哎,已经死了。

这批老臣子,后继无人。与其说是李鸿章等人靠搞洋务权倾朝野,倒不如说是这些有能力权倾朝野的人搞了洋务。满清这座破房子其实早就该倒了,可惜太平天国太不成器。那群人当初进了南京城,但凡不是急着建王府,娶王娘,耐下心来在江南办一场科举,江南地区无数人才肯定抢着投靠,满清江山用不了一年就会易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结果那伙人生生在南京陪着满清这些汉人大臣练了十年级,大浪淘沙,让曾国藩、李鸿章这些人脱颖而出,走上了庙堂高处。假如不搞洋务,不做洋务派,李鸿章照样是权贵。投靠清流,说不定名声还要好很多,但清朝早就亡了。

李鸿章说不能打,还得办和局,但怎么个办法,李鸿章不能说,也不敢说。得奕?关起门来私下来说。

说完慈禧哭,光绪哭,一帮子八旗权贵只能哭,为大清江山哭丧,却没一个人能领兵出战。

新锐派恒奇早就没了锋芒,已经彻底沦为一个官僚,他组建的陕甘新军,早就没了当初的锐气,身在染缸之中,他已经被侵蚀了,军中安插了不知道多少权贵子弟。不与这些人同流合污,他就拿不到该拿的军费。

不等慈禧拿定主意,十万汉军已经坐着火车进了潼关。

慈禧不由想起当初左宗棠要修铁路,李鸿章用一句话就让她打消念头。当时李鸿章说铁路能运兵……

十万汉军入关,沿途无人能挡。

汉军驻兵灞桥,声势浩大,杀气腾腾。军势之严整,器械之精良,借和谈去看过一次之后,恒奇回复说纵有八十万新军也不能挡。

天下真的不归爱新觉罗了。

李鸿章倒是很为爱新觉罗家考虑,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讨价还价,要为清室争取到一个体面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