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用自己的方式,尽到了臣子本分。他其实早就知道这个国家要完蛋了,但他从来没害怕过,直到几年前,他有一次去大连公干。当地官员带他去学校参观,他看到全班上下没几个留辫子的孩子。
他问是不是大汉颁了蓄发令,结果老师拿了一本历史课本给李鸿章,说答案在里边。李鸿章看完这本书,冷汗直冒。那是一本高中历史,主讲的明清史。他们的学校分三级,小初高,小学历史是简略的通史,从三皇五帝讲到汉唐明清,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了解他们是哪里来的,培养民族认同。初中主讲秦汉唐宋,让孩子知道自己祖上阔过,培养民族荣誉感。到了高中,将明清史,开始变得沉痛,让他们不会一味沉浸在辉煌时代,知道自己的民族有过惨痛的记忆。
关于清史部分,将满清时期制造的杀戮,悉数举例,告诉大家头上的辫子是怎么来的。辫子是耻辱的象征,是象征被征服的标志。
学完这一套,谁还会留辫子?自己拿起剪刀,将头上的辫子和心里的辫子一起剪了。
这种历史课,让李鸿章感到骨髓冰冷。他不由想到天下归汉之后会发生什么,残酷的报复会让八旗成为历史。
李鸿章是忠臣吗?他当然是,他在这个王朝的体系之中得到了一切,怎么可能不心向这个王朝。所以他很敬佩他的恩师曾国藩,不是因为曾国藩忠诚,忠诚太廉价了,人人都能喊忠诚,他就不敬佩左宗棠,虽然他知道左宗棠也很忠诚,至少比他更忠诚。他知道将左宗棠放到曾国藩那个位置上,左宗棠也能做到放下权力,急流勇退,他不敬佩左宗棠的地方就在于左宗棠做不到那个位置上,他没那个能力。
曾国藩有,还做到了。
他记得曾师收复南京之后,找赵烈文那个鬼才卜算了一次国运。赵烈文说,本朝开创太易,诛戮又太盛,即便后世君王有德,也能难在撑五十年了。连南迁都做不到,可能会天下大乱,方州无主,然后才有英雄出。
当时听到五十年内就会天下大乱,曾师面如土色,疾呼但求速死。曾师没有看到天下大乱方州无主的惨剧,李鸿章倒是看到了。
他突然将赵烈文的卜算对应了起来,天下大乱对应的不就是丁戌奇荒吗,数千万人流离失所。至于方州无主,大清西迁之后,这天下早就掌握不了了。天下督抚都是各行其是,朝廷诏命根本出不了京畿。只是这些督抚还算有良心,银子都供得上,可谁还把朝廷当回事。
这种卦象如果刘勇强听到大概也会信,因为他对应的是军阀混战,这才是方州无主。其实怎么对应怎么有,卦象越含糊其辞,时间越长,就会越准。
李鸿章早就知道天下会归汉,只是不知道这一天来得这么晚。那位汉天子是当真耐心,逐步蚕食,都坐拥半个天下十年之后,才会一统天下。
李鸿章帮清室谈出了这个优待条件之后,就婉拒了大汉的好意,不愿给大汉做官。他很懂得急流勇退。他这些年也捞够了,听说左宗棠死后只给家里留了两万多两银子。这点他是真比不上,两万两怎么够花,两千万两还差不多。
按照跟清室的谈判内容,慈禧保住了这些年耗资数千万两在渭河两岸修的那些园子用来养老,大清在西安城修建的皇宫也得以保留,宫门之内,大清的皇帝还是皇帝。每年有100万两银子用来赡养帝后,直到慈禧和光绪归天,其余八旗权贵私产可以保留,俸禄一律取消。
但是大清需要按照中西传统,让出江山。对外,签订条约退位,让渡国家政权给大汉,对内,下诏禅让,招蒙藏权贵会盟,受让汗位给大汉天子。
刘勇强头上的头衔眼看又多一个蒙古大汗。
这时候却不得不紧急叫停,因为法俄日发来照会,措辞强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