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三年增长期

到处都是工厂,靠着500亿美元订单完成了工业资本积累的大汉资本家,现在找到了大清这片投资的热土,这里的管理可以说没有,有领事撑腰,偷税漏税,利润比在大汉那边还丰厚,所以在大清的国土上到处投资。

这场景让詹天佑恍然想起他读书的那个国家——美国,前几年两国开战,他心里还挺难过,美国给他留下了不错的记忆。

南京这里给他留下了美国新英格兰的感觉,到了上海,恍若到了纽约,而且比纽约还要新。上海的年轻人渴望新东西,街上骑着自行车的男孩女孩和坐着马车的官绅,坐着人力车的老板,川流不息。更多的还是坐电车的上班族,他们总是那么忙碌,带着眼镜,手里随时拿着报纸,生怕错过一个消息,就可能错过赚大钱的机会。

醉生梦死,物欲横流,所有人只有一个目的:赚钱。

这里的钱可太多了,十里洋场都是银行,一家比一家气派,科利、汇丰、渣打,花旗、大通,东方汇理银行,俄华道胜,德华,正金、住友、三井,英资、法资、德资、美资、俄资、日资银行都有,还有大量华资小银行,实力最大的几家甚至能和洋人银行抗衡,最厉害的几家是宁波帮办的四明银行,背后是一群最早在上海发家的宁波商人,盛宣怀办的通商银行,听说背后有一群满清大佬,连一些王爷的银子都在里头存着,还有来头十分神秘的南洋银行,背后是一群闽商,有大量南洋来的钱在里头,还有胡雪岩家的阜康银行,胡雪岩已经死很多年了,他一个侄子接受,一群浙江丝商撑着,是上海做生丝生意头一个。

这些大银行都是千万的资产,在上海滩呼风唤雨,但这里只是脸面,他们每家背后,都是一片支撑他们的大海。外资背后都跟各国有密切的资本联系,垄断往来汇兑,各国债券发行;华资也不可小觑,背后都有各地不同的势力范围,阜康银行背后的浙江丝商他们经营生丝贸易、丝绸买卖的海量流水都走阜康银行过,宁波银行代表的贸易商各式百货无所不包,盛宣怀背后的权贵资本投资了大量铁路、轮船、码头,南洋银行的侨汇可不止南洋,东西南北四大洋的外侨生意他们都做。

要说最最厉害的,当然是不中不西的科利银行,这可是银行中的银行,都知道皇帝是这家的大股东,大汉债券的总承销,光这一项,就够其他银行吃一辈子。

这些银行在上海却连着全世界,跟英国伦敦、法国巴黎、美国纽约、德国的法兰克福、俄国的圣彼得堡,以及日本的东京都紧密连接,做的是全世界的生意。

上海已经超越巴黎,成为仅次于伦敦和纽约的世界第三大金融市场。

只是这里的地皮是越来越贵了,租界就那么大点地方,总共十里,沿江铺排。因为太贵,也只有银行在这里买得起地,楼是越建越高,租金昂贵却一房难求,因为做生意的在这里的大楼租间办公室,那生意都能上个台阶,那代表的是实力。

租界之外,则是成片绵延的工厂,也是各国夹杂。大多是一些纺织厂,英国,法国和大汉的工厂林立,互相竞逐。织布还是英国人厉害一点,谁弄不清英国人能把布料搞出上百种名堂,什么样的料子做什么样的衣服,那叫一个讲究。法国工厂专营各种丝绸,各式锦缎无所不包。大汉工厂则较为单一,走的是量,素布,素绸大量生产,然后发给下家印染。三百六十行,分工各不同。

南北华商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