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又要修一条蒙古大铁路,这可就是四纵七横。
“最后这条,你自己根据实际情况决定,青藏铁路!”
这就是五纵七横。
詹天佑想了想,脸上浮现愁容,要去西藏啊,又上难度了!
詹天佑不知道的是,大汉皇帝已经在考虑统一后的西藏问题了,到时候有条铁路的话,说话都硬气。
“抓紧时间,就这几年了,以后再想这么修铁路,估计就得去国外修。”
铁路成网了,干线都快十万公里,加上密密麻麻的私营支线,总里程超过二十万公里。修铁路这门手艺,算是学精,学透,却没多少铁路可以修了。
青藏铁路将是检验这些能力的一块试金石,所以他才将詹天佑这个工程部的升为总办,因为铁路公司要全力攻关这条线,或许需要很多人的一辈子。也可能目前条件完全不具备,他也不勉强,所以才让詹天佑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一旦这几条卡脖子的路修通,整个国家就真的没有不能去的地方。到时候大军再去西安可就不止潼关一条道,满清算是躺平了,任由大汉折腾,给清室的优待现在就开始了,哪怕他还掌握着权力,各地督抚照常纳税,大汉的100万赡养费就开始打钱了。
建宁十五年,建国十五年,这个成绩单还算拿得出手吧!
至于具体做了什么,还真的不多。作为一个皇帝,他最重视的主要是军事。尽可能多的保持军队的战斗力,尽可能少的减少要面对的敌人,尽可能快的促进军工技术的发展。做到这三样,其他都交给自己的政府,交给自己的臣民。
一个合格的政府,都懂得如何去促进产业发展,出台各种政策保驾护航,这是这个时代国际通行的经验,一个负责任的男人,会想办法为他的家庭提供保障,这些就足以推动经济发展了。
所以那些成千上万的纺织厂、机械厂,钱庄、票号、银行,都不是刘勇强指导他们去做的,人家比皇帝更懂这些。唯独对铁路、兵工厂比较关注,重点扶持的也不过就是大连造船厂这一家巨头,扶持的方式也只是在这家企业偶尔经营不顺利的时候,市场波动的时候,给几艘军舰订单,或者采购一批武器装备,大多数时候大连造船厂需要自己在市场上拼杀,这家企业的利润率不是最高的,企业病也存在,但他是一家私营的,分红的公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旦经营真的陷入问题,大不了倒闭,拆分,出售。事实上这种事经常干,大连造船厂变卖过在东北的铁矿、煤矿,经济好的时候又会回购,或者重新买铁矿、煤矿这样的资产。两年前甚至变卖了曾经属于施耐德的辽阳工厂,买家是施耐德公司曾经的员工,艾氏集团的艾福义。这次出售后,就再也没能回购,因为对方并不是完全冲着经营去的,给再多钱也不会卖,艾福义是有情节的。艾氏铁厂因为收购了施耐德资产,一跃超过大连造船厂成为国内最大的钢铁公司,最重要的是,通过收购施耐德工厂,他获得了制造火车机车、铁轨等成套的铁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