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卡脖子路

说起技术,新的铁路技术也开始出现,西门子到处宣传电力机车的技术,扬言电力才是未来。可始终打不开铁路市场,只能在城市电车领域投资,各大城市纷纷引进西门子的电车系统,倒也赚了不少,但是想取代铁路,还遥遥无期。

类似法国施耐德、德国西门子这样的欧洲公司,在大汉经营的非常普遍,几乎是有什么最新技术,他们第一时间就能带来上海,不是学雷锋,只是为了利益。谁第一个动手,就有可能吃到第一口肥肉。所以上海有了电灯、电话、电车,有了各种欧美时髦的玩意,从上海又进一步扩散到全国。

大汉这个庞大的,开放的市场上,机会太多了,而机会吸引来了最优秀的企业,带来了最优秀的人才。

英国人的投资也不遑多让,收购了马尾造船厂之后,继续加大力度投资国内造船行业,跟大连造船厂一南一北并称南船北船。其后是一大批沙船帮这样的本土造船企业,沙船帮是一个特殊的企业,甚至不能说是企业而是一个行会。以福建早期一批跑沙船的船工组织为核心,慢慢自己买轮船,自己造轮船,自己跑业务,是一个以航运为核心,打通上下游的复杂联合体。沙船帮自己建造远洋巨轮的能力不足,但能大规模生产千吨级的内河轮船,垄断了国内百分之八十的内河航运和制造。

大汉已经形成了外资和少数本国龙头领衔,本土企业支撑中间的完整体系。轻重化工业门类已经很齐全,工业上缴的利税已经超过农业的5000万两,达到了8000万两,可以说已经是一个工业国了。

工人数量却很少,大汉十年人口普查,人口达1亿人,工部统计的工人数量才800万出头,这已经是全世界最庞大的工人群体了,其次是美国的500万人。800万工人创造的价值,竟然超过了近1亿农民的产值,工业的劳动生产率太高了。

同时800万工人的产值,竟然比不上美国500万工人的产值,这又体现了劳动生产率还比较低。

除了这点跟美国的差距外,美国人有3000万住在城市,大汉只有2000万城市人口,总量看似差不多,但比例差距太大。城市化率代表市场水平,商业水平。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方,除了上海周边之外,就属山东最高,原因比较特殊,这里的棉纺织工业发达起来后,带来了大量城市人口。任何一个产业都无法像纺织业这样有助于城市化率的提高,因为纺织业能让女人进城。

刘勇强并不追求这种东西,相比他更重视保持一个良好稳定的乡村社会关系,他宁愿农村劳动力周期性往返于城乡之间,城里有工作机会就进城,失业了就回乡种地。他更害怕的是脱离了熟人社会关系,又无法在城市里的陌生人社会中立足的赤贫阶层。

可能保持这种传统关系,会大大影响劳动生产率。因为强大的传统关系如果不被打破,工业就会被传统驯服,所以大量工业是家族工厂,宗族工厂,建在家族的土地上,这种大量的乡镇企业,效率肯定不高。工业向家族、宗族屈服的唯一好处是,工人可以就近在家附近上班,保持家庭的完整关系,但这种工厂明显不如建在大城市附近的大企业赚钱,体现在工资上,乡镇企业普遍工资低廉一些——亲戚压榨亲戚往往更狠。

刘勇强觉得代价是值得的,相比速度,他更看重稳定。这个时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竞争的除了谁的实力更强,还有谁的体系更稳。为了获得这个稳定,要么维持低效的传统社会关系,要么重新建立一套福利制度。

刘勇强随时都在准备,只要他的工人闹事,他立马站在工人一边,他太了解工人真正想要什么了,不是权力,而是有尊严活下去的保障。

不过到目前为止,还没大规模发生这种事,偶有几起‘恶意讨薪’的,他也都坚定站在工人一边。甚至为此流放了不下一百个小工厂主,让他这个过着奢靡生活的皇帝在穷人眼中名声好的不得了。

工人不争取,刘勇强也不会主动给,因为这都是社会成本啊。国际之间的竞争,普通人体会不到,他这个皇帝,却看得清清楚楚。一切的战争,仇恨,其实根源就是这种竞争。这种竞争,在大连造船厂、艾氏铁厂这种垄断性资本相继出现后,表现的更加激烈了。乃至引发了新一轮的国际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