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间国联没起到任何作用,尽管掌控国联的大国支持日本,但国联又不敢美国人开战,连制裁都不敢,因为现在国联中的大佬们大多数都要靠美元续命。
战争结束,英法继续大量在纽约融资,战争时候打开的金融渠道,此时用起来方便,倒是让纽约瞬间成了欧洲融资的中心。上海想在这里分一杯羹,却只能得到德奥的小单子,聊胜于无。
英法现在融资,已经不是为了打仗,但却比打仗规模更大,因为现在为了稳定经济,尤其重要的是要维持英镑和法郎的稳定性,黄金都运到美国去了,战争时期超发的纸币就是一个金融地雷,如果不能稳定下来,经济系统就要崩溃。
现在在法国,法郎快速贬值,美元和汉两坚挺,国际贸易都选择用这两种货币结算。老百姓甚至宁愿以物易物,经济大受影响。英国靠强大的家底撑着英镑不贬值,但陷入通货紧缩中。
德奥比法国更惨,靠超发纸币等方式,德国在战争期间搜刮了1000多亿马克资金,现在这个窟窿要赌上,借外债是唯一的方式。
大量外债进入德奥,暂时只能用来进行贸易结算,本国货币接受度很低,克虏伯这样的财阀都储备黄金和外币。
德国新政府倒是开始稳定下来,因为柏林局势不稳定,他们选择在魏玛建立议会,通过了德意志帝国宪法,条款清晰严谨。现在德国是一个彻底的共和国,以前的封建君王,从普鲁士到巴伐利亚,全都流亡国外,失去了政权。总统是全国唯一的领袖,新总统名叫弗里德里希·艾伯特,是社民党的领袖,帝国总理巴登亲王知道只有他能稳定局势,于是在新国会选举之前,将帝国总理职务交给他。
巴登亲王告诉艾伯特“我把德意志帝国交给你了,帮我保护好她”,艾伯特回答“为了保护帝国,我已经失去了两个儿子”,战争中艾伯特两个儿子战死。
德国上层比较克制的权力交接,让魏玛共和国平稳过渡,现在他们的宪法赋予总统比皇帝更大的权力。
兴登堡还是军队统帅,他同样是一个克制的人,本身是旧贵族出身,却可以拒绝皇帝镇压起义的命令,非常理性。于是开始配合总统稳定局势,总统动用宪法赋予的权力,几个月之内,动用了147次紧急权力。兴登堡奉命调动军队解散南方不受控制的工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军队始终没有乱,很幸运的在德皇退位之后,有兴登堡这样有威望的军官主持大局,因此德国各地渐渐平静下来。魏玛共和国议会中容纳各个派系的力量,进行各种妥协,给予妇女选举权,工人各种权利保障。很快获得了全国认可,除了少数布什维克分子,已经没有人想要继续革命。
社会共识是恢复德国的生产,复员的军人很好的撑起了农业生产,虽然有很多家庭矛盾很难解决,但不碍大局。战争中没有受到破坏,并进一步集中的工业体系开始运转,跟大汉的贸易因德国货币贬值而变得价格低廉。
德国的稳定很成功,也是一种必然。魏玛共和国的包容性,让历史上签了凡尔赛条约的德国都能保持一个基本秩序,更何况现在签订的没有割地赔款的条约呢,没有上千亿德国赔款,德国经济就能撑住。
德国能稳定,中欧地区就有了压舱石。
此时最乱的是德国的盟友奥匈帝国,奥匈帝国全境混乱,最乱的当然是匈牙利。在政治上,匈牙利是奥匈帝国的一颗瘤子,可在军事上,没有匈牙利的奥匈帝国是坚持不到战争结束。战争中,匈牙利动员了350万军队,这是匈牙利六分之一的人口,付出了200万伤亡的巨大代价,一代年轻人都没有了,不一定都死了,很多都在俄国当俘虏。巨大的劳动力只能用俘虏填补,所以匈牙利社会秩序完全崩溃,发生了革命,建立了革命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