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也做好了不被赵琳录用的准备,谁知却反被赵琳留下了。
“我三哥来信说,你是他难得的好友,很是投缘,我孩子的学业,就要有劳小荀先生了。”
虽说被留下这件事,和荀道成一开始的预设并不相符,但他也没有太受宠若惊,完全担得起赵三哥给他的评价,不卑不亢。
“夫人客气了,学生分内之事,自当竭尽全力。”
赵琳笑得温婉,和荀道成说起她那像风一样的三哥。
“你这般温润如玉的公子,是怎么遇见我三哥那个泼皮无赖的。”
大概是没见如此评价自己哥哥的人,荀道成有一瞬间呆愣,想起赵三哥的样子,又觉得赵琳的形容非常对,顿时有些哭笑不得。
荀道成迅速整理了一下表情说:“学生也是后来才知,赵公子原是江南赵氏的后人,还是学生高攀了。”
“朋友相交,只在乎脾气是否相投,秉性是否得宜,与你这般如沐春风的公子做朋友,我那三哥也是高攀了的。”
赵氏一族在江南有藏书无数,懒得做官,懒得经商,除了种地和看书,别的不感一点兴趣,除了书和清名,别的一无所有。
可以这么说,赵氏一族百十号人,都是穷书生,还是没什么脾气,随便人欺负的穷书生。
赵琳笑得有些心酸,又有些骄傲。
心酸的是好人没好报,骄傲的是赵氏一族但行好事,不问前程。
赵氏一族的藏书是最好借的,钱是最好借的,粮食是最好借的,还会施粥散钱。
但同时,赵氏一族的藏书是损坏最多的,账目是最难平的,每年种了地囤粮是最少的。
即便如此,也不妨碍赵氏一族的人走到路上,随时随地把家里给的银钱分出去。
荀道成之所以会被赵三哥首先想到,除了他确实学识过人,还因为荀道成缺钱。
只要荀道成来了平阳侯府,不论找什么理由,赵琳都会把他留下的,还会想办法补贴他。